返回
列表
中西方文字早有“缘分”?古陶瓷上的这些“密码”可能带来答案
2020-11-24 来源:新民晚报

北纬30°线的中西文明对比研究近年逐步成为热门课题,层出的比较研究成果也激励中西学者在该领域拓进。有关江南古文明和一带一路古希腊文明的联络猜想,在2016年宁波慈溪古陶瓷器上的古希腊线形字母刻划被宣布发现后,或拥有了实物佐证。

图说:研讨会现场

本月初,上海、浙江以及希腊、美国等50余位海内外考古学者再次聚集 “第二届中国先秦陶瓷字母造字结构体国际学术研讨会”,对中国考古出土的先秦陶瓷字母造字结构体与希腊及国际造字结构体的标准进行比对,探索中西古文明的关联“密码”。

2014年浙江中立古陶瓷博物馆馆长闻长庆应希腊文化部的邀请,携其子闻果立远赴希腊进行秘色瓷展出,受到时任总统帕甫利亚斯接见,希腊亚洲艺术博物馆还收藏了闻氏父子创作的“唐越窑秘色瓷烧制工艺方法”。闻氏父子在参观希腊博物馆时,偶然发现希腊字母与江南出土的一件古陶瓷器上的刻划相似,回国后经过仔细对照,发现两者在造字结构的相似度值得引发猜想,随后更邀时任希腊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卡尔佩里斯博士来慈溪鉴赏,后者认为这个有趣的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

闻长庆父子长期致力于收藏研究中国瓷器,收藏着刻划有类希腊字母的古陶瓷360余件(含残片)。经过查找古文献记载、反复比对实物,2016年闻长庆首次披露,在中国的一批古陶瓷器上,发现了23个在字形和造字结构上类古希腊线形字母的刻划符号。

图说:闻长庆(前排右二)在大会现场展示刻划有类希腊字母的古陶瓷

当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建明博士、考古学家杜正贤等研讨后认为,闻长庆、闻果立父子发现的古陶瓷器上的刻划符号,确有23个类似希腊现使用的24个字母(独缺类似希腊字母Ω、音“欧米伽”的刻划符号),博考古界关注不多的原始陶瓷器上的刻画符号,不曾全部破解,但闻氏观点及结论值得进一步考证。2017年闻长庆著《先秦陶瓷字母类希腊线形字母相同》录入由西泠印社出版的《越窑·秘色瓷研究(下)》一书。此次研讨会上继续披露他们的新发现——以浙江、山西、甘肃、青海、陕西、河南、河北等地考古出土的古陶瓷上均有类古希腊线形字母为证,提出这与随意的刻划符号有别,字母造字结构已“形成固化通用”;在此基础上,他们又提出先秦陶瓷字母的造字结构笔划,与希腊线形字母造字结构体标准相同、符合希腊造字结构和符合国际造字结构体标准的学术观点,遂猜测这些古陶瓷有可能将“古丝绸之路”上古代中国与古代地中海文明的文化交流史再一次提前。

参会的希腊研究者认为,造字结构是有难度的,这些陶瓷上的字母虽刻划得较粗草,却笔锋随意流畅,笔划顺序正确,符合希腊的造字结构。2020年10月,宁波诺丁汉大学理工学院教授乔治斯·卡普吉安尼斯博士从希腊到访中国后认为,古越原始青瓷底部刻写的字母,与古希腊线形字母造字结构体几乎相同。

图说:与会代表现场参观刻划有类希腊字母的古陶瓷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田宇原认为,希腊为北纬30度线国家,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与中国相仿,两国都是人类宜居地。所以,进行两国的国际文化对比很有意义的。虽然,如今西方国家的文字走的是表音的路,中国文字最后走的是表意的路,但两国在文明早期的文字结构上具有高度的相似度。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周少华认为,先秦时期(公元220年前)正是中国文字的初创阶段,同时也是希腊字母初创阶段。东、西方文字都处在孕育时期,可以把同一时空的文字起源问题作为学术研讨的重点。

当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田宇原,宁波市政协副主席高庆丰,中华陶瓷大师联盟执行主席孟树峰,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文物与博物馆系教授周少华,浙博研究员赵幼强、上海大学电影学院古陶瓷林少雄教授以及希腊、美国学者等5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参会。(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通讯员 南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