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列表
留学经历|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陶艺系
2023-05-15

编者按

近些年出国深造已成为一种艺术求学的趋势,越来越多有志于陶艺创作的中国学生选择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到国外学习,接受不同文化语境下的陶艺观念和教育,增加个人阅历的同时开拓创作的视野和可能性。在此前提下,《中国陶艺家》微信平台将邀请在海外知名教育机构中求学或创作的年轻艺术家分享个人学习和创作经历,为国内的师生和陶艺从业者提供具体而生动的、带有主观体验性和时效性的独特介绍。

本文作者宋丹杨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现就读于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陶瓷艺术系。宋丹杨通过分享罗德岛陶瓷艺术系工作室与人员介绍、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与内容,以及学校整体资源与学习生活体验等信息,探讨中美陶瓷艺术教育理念和氛围的异同。

 

罗德岛设计学院之陶迹分享

文|宋丹杨

图片

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以下简称RISD)位于美国东海岸罗德岛州的首府普罗维登斯市,是一所世界闻名的顶尖私立艺术与设计学院,被人们称为美国艺术设计的“哈佛”。RISD主要授予本科与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秉承着“致力于设计和艺术人才培养,提升大众艺术教育、商业和产品水平”的教学理念,为美国艺术与设计界持续输出优秀人才。

本文将从罗德岛陶瓷艺术系工作室与人员介绍,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与内容,以及学校整体资源与学习生活体验几个部分进行分享,为有意了解罗德岛设计学院的朋友们提供一些个人角度的经验与感受,也希望通过此次分享和大家共同探讨中美陶瓷艺术教育氛围的异同点。

图片

RISD陶艺系长什么样?

 

陶瓷艺术系隶属于RISD的纯艺术方向, 是一个较为小而精的专业,位于学校中心位置Metcalf大楼的三楼。陶瓷艺术系与玻璃艺术、首饰与金工艺术系、家具设计系共同享用这栋被誉为“RISD最贵的工作室大楼”,此称号便是因为如上四个系所需设备、窑炉全都被集中放置在了这栋大楼的工作室中。RISD的陶瓷艺术系拥有四个气窑(三个电脑控制气窑和一个手动调节气窑),七个电窑,一个柴窑,一个苏打窑和四个试验窑(三个电试验窑和一个气试验窑)

图片

窑室 

每个研究生与大四学生各自拥有一个25平方米的独立工作室空间,大三的学生拥有共享工作室空间和自己独立工作台。除此之外还有翻模工作区、3D打印区、原料齐全的釉料调配室等学生平时可自由出入和使用的公共区域与教室。所有工作室区域均为24小时开放的,充分给予学生创作的时间与空间自由度。我最喜欢的两个空间便是每个人的私人工作室以及釉料调配室。对于个人工作室,大家可以随意支配、运用和装饰自己的“专属空间”,空间使用的自由度便是我选择RISD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片

作者研究生一年级工作室区域

 

图片

作者研究生二年级工作室区域

系里有两位全职教授、五位非全职教授与讲师,一位技术管理员,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实践视角和背景。例如,系主任之一的Katy Schimert是古根海姆Fellowship的获得者,通过老师们的链接,每学期系里会邀请到不同背景的访问学者、艺术家、驻地项目主理人来进行讲座与学生一对一的工作室访问,从而使学生得到多角度的反馈以及建立学生自身与校外艺术界的联系。由于RISD本科第一年不分专业,全部学生要进行基础课的培训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系别,所以每个系本科生每年招生人员没有准确数量。研究生每年大致招收4人左右,两位系主任将从学科背景、文化背景、实践方向等多角度选出一个具有多样性的研究生群体。

 

图片

课程与学期设置

 

RISD本科教育与国内陶瓷艺术系有相似之处,学生需要完成系里必修的陶瓷史、材料化学课、拉坯、翻模、人像雕塑与创作实践课程,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完成学校整体要求的人文类课程以及选修课程。硕士研究生有更多的自主创作时间,但课程依旧安排得较满,所有研究生同样需要完成系内必修的陶瓷史、釉料化学课和占比最大的实践课程,同时也要完成相应学分的研讨类课程,除此之外的选修课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要了解的领域进行选择。

RISD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一年是三个学期,是美国唯一一个有为期五周冬季学期的学校,类似于清华大学的夏季小学期。因为RISD本科一年级的新生是不分专业的,所有人在第一年都要经历基础课教学的“磨练”洗礼,冬季学期便是新生们了解不同系别专业并体验的珍贵机会,在冬季学期结束之际便是新生们抉择接下来要到哪一个系别专业深造之时。

图片

图片

教室区域

接下来便是课程形式与内容,总体而言,表达和实验探索精神在这所学校的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课上的时间主要是答疑解惑与观点的交流探讨,知识的汲取搜索更多需要学生自身投入大量课下时间进行自我预习与研究,完成每周数十页的阅读材料进而带着问题来上课是这里的常态。

与国内陶瓷艺术教育体系相对类似的部分我就不在这里过多赘述了,主要说一下让我感受到非常不同或有趣的三门课程。在RISD,勇于表达你对他人作品的观点与质疑,帮助你的同学进行更深层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尤其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工作室实践与批判是占RISD陶瓷艺术设计系培养计划中比重最大的一门课程,每周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分享自己作品的新进度,同时对其他同学们的作品进行批判。老师在这门课的角色更像是一个组织者与抛砖引玉的人,主要参与“争论”与“辩驳”的都是课程中的学生们。在每个学期的期末,系里都会组织全系同学每人半小时的期末审查,所有的老师都会出席来共同探讨这一个学期每个学生的创作情况与学习感受并给予大家相应的反馈。

图片

期末现场审查

第二门课程是数字陶瓷艺术,从这门课中我想分享的是RISD课程中所体现出的校内外资源整合与合作支持。这门课被学校选入与韩国现代集团合作开展,在RISD自然实验室的学术支持下,被选入项目的四个课程共同致力从不同角度探讨建造艺术与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RISD的自然实验室拥有三个部分,有机生物材料制作空间,3D扫描与显微探测空间以及丰富馆藏的标本借阅空间。从春季学期到暑期假期,课程教师与学生还有韩国现代集团的设计师共同探讨协作,在学习新技术的同时也在为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尽一份薄力,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感知世界并做出相应反应举措能力的培养。

图片

自然实验室生物材料制作区域

 

图片

自然实验室显微镜区域

 

图片

自然实验室标本区域

第三门课是材料化学课,这是一门占据了同学们一学期中大半时间的实验课。这门课由四个部分组成,讲座、学生自主完成釉料与泥料、实验成果反馈与探讨、自主选题论文研究。每周五下午正常课程时间仅仅是用来老师对同学们的实验成果或疑问进行反馈与解答的时间,录制好的讲座(从地质对材料的影响、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到釉料化学方程均有涵盖)和所有的实验与总结包括论文撰写都是学生课下的工作任务。

 

为了更清晰直观地使读者角度体会这门课的工作量,我简单用数字进行概括。虽然每一位学生一学期只针对一个釉料配方和一个泥料配方进行研究,对其中所有成分进行微调实验从而了解釉料各成分的作用机制。但仅仅一个釉料配方和一个泥料配方延伸出的是至少六十六个基于同一釉料的成分实验,以及二十个基于同一泥料配方,若学生选择的配方复杂,最多可达到八十余个基于一个釉料配方的实验。并且介于陶瓷烧成拥有氧化与还原两种气氛,每一个实验都要制作两个试片分别用于氧化与还原,所以有时同学们一周需要制作七十二个试片进行实验。

图片

学生进行釉料实验过程

这门课程如此重要以及安排如此大的实验量也是一定程度上映射了美国陶瓷艺术创作的氛围,大多数美国陶瓷艺术家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泥坯配方和独家釉料配方,大家更倾向于自己配置自己所需的原料。而习惯了国内便利快捷获得泥料与大量已有实验成果只需购买并应用的我,在刚到美国看到学校如此配置齐全的原料室和大家对于釉料与泥料实验的热忱程度,确实是产生了一丝惊叹与震撼。

 

图片

感受与收获

 

总体而言,RISD陶瓷艺术系营造了一个激励学生充分探索创造性自我、批判自我、在过程中学习并了解自我,从而支撑每个个体在陶瓷这个媒介或多媒介结合中的表达和成长。学生拥有极大的创作自由度,但是同时也意味着,如果学生不积极探索自我和感兴趣的方向,或不为之付出时间充分查找文献资料研究,在阐述自己想法与面对他人从不同角度提出批判性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无法作答从而话题无法继续的情况。同时,学生也拥有很大的自由度来发表对身边同学作品的批判观点。也正是因为学生被鼓励高度参与批判同班同学的作品,此时非常需要倾听能力、逻辑能力和知识储备量,如果大家不积极地培养自身相应的能力,则会出现课堂讨论与批判中无从加入话题的情况。综上可以看出,自我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与能力,善于表达和批判的能力在RISD的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

谈到收获,我想从个人技能、表达与批判思维培养、教学经验、社群管理能力培养、参展与策展机会以及链接校外资源六个方面来进行分享。

首先,是个人技能层面的更新与探索。得益于本科时期清华美院陶瓷艺术与设计系教育体系的完备,很明显系里亚洲国家的同学在传统工艺成型技法的了解与实践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但我们对于陶瓷艺术新科技的领域还较为陌生。我以陶瓷3D打印技术为例,这在全世界都是较为崭新的陶艺技术变革,本科阶段我完全没有接触过陶瓷3D打印相的知识,这让我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从零开始探索新的技术领域与观念运用对我来说是一件无比值得兴奋的事情。并且通过学习新的技术与机器使用方法,一定程度上对我的创作理念和方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图片

作者运用3D打印技术的陶艺作品

其次是表达与批判思维培养方面,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在RISD,老师们鼓励大家积极发表自己对同学作品和观念的看法,无论是从哪一种角度,无论是温和的还是激进的,表达和积极应对他人的质疑都是需要被锻炼的必备技能。曾经的我更习惯于倾听他人对我作品的反馈意见,却很少发言或出于礼貌性地从不批判和反驳他人的观点,但在这一年半的学习生活中我逐渐明白,在参与针对不同作品的批判性对话的过程其实也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快速总结能力,同时提出尖锐的质疑性问题也能进一步促进对方对自我创作更深层次的挖掘。现在的我,逐渐适应了这种围绕作品产生的激烈对峙,同时也喜欢上了邀请同学来到我的工作室对我正在创作的作品提出质疑和批判。其实很多时候,更多的创作灵感就是在同学之间的闲聊或学术“争吵”中产生的

第三点是教学经验方面。在RISD的陶瓷艺术系,学生的教学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每学期系主任都将根据每位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点安排大家成为不同课程的助教,从此培养大家教学能力和学习如何与学生沟通和帮助学生探索自我。同时,RISD为硕士研究生提供开设自我设计课程以及辅修高校艺术与设计教育证书的机会,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将提供学生所需的一切支持,教育系也开设一系列课程与工作坊辅导大家如何进行课程大纲的撰写与案例分享。

以我自己为例,在研一的春季学期我向学校学术委员会提交了我设计的《陶瓷艺术中的人性表达》课程,学校委员会将统一审查所有学生提交的提案,而后会将是否审查通过以及课程大纲修改意见一并反馈给提交提案的所有学生。很幸运,我的提案通过了学术委员会的审查,根据其修改建议完成课程大纲完善并通过二次审查后,我就可以在冬季学期作为正式课程教师进行教课了。我课上的学生,除了一位是陶瓷艺术系双学位的大三学生,其他学生均为来自不同学科专业的研一学生,这也意味着我教授的课将面对同龄人或比我成熟的艺术家展开,也让我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与其说是我帮助了课程中各位同学在陶瓷艺术领域有所探索,不如说是各位同龄人在帮助和激励我更加努力完善自我知识储备体系去更好地从陶瓷艺术专业视角为大家答疑解惑,从而达到大家共同成长的共赢目标。

图片

作者参与学生策划展览作品

在本次冬季学期教课的同时,所有教课的研究生都被自动选择加入一门高校教育类课程。大家每周都会坐在一起讨论不同的教学模式,分享课堂上遇到的阻力或发生的趣事,一起致力于解决大家所遇到的问题或积极探索建造一个更加高效良性的教学环境。从我的个人角度,RISD为研究生所提供的这些机会与支持,对于未来想要进入高校教育领域发展的学生是相当有益的助力和体验探索机会。

进入到第四点,社群管理能力。陶瓷艺术很大程度上需要团体协作,那么团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社群组织管理能力在学生个人发展生涯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时常开玩笑说RISD的陶瓷艺术系是研究生在运营的,各位研究生就像系里大家的“爸爸”和“妈妈”。大家这样说是因为系里很多的协作管理岗位都是由研究生担任的,接下来我将举几个例子进行说明。

RISD陶瓷艺术系的窑基本上每天都有学生在进行不同温度和气氛的烧成实验,那窑炉的排班对于陶瓷艺术系显得尤为重要,窑室负责人这个岗位则需要承担起每周将大家集中到一起安排烧窑排班表,制定系里大大小小集体活动时间协调的工作,从而保证大家的创作与烧成,以及系里集体活动都可以有序进行。系里工作室的空间也是需要所有人共同的努力维护,那么就需要负责卫生管理的同学进行排班并带领全系同学进行每周的清扫与整理工作。同理,釉料调配室原料的即时补充,陶瓷艺术系官方社交平台的维护与更新,各种系内活动的海报制作,新生工作坊教学等多个重要岗位,均由各位研究生承担,当然这其中也不乏系内本科生帮助与支持的身影,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着薪火相传的教育理念。

接下来是关于学校内的参展与策展机会。每一个系都有固定的三年展(全系学生参与)和双年展(仅系内研究生参与),学校提供位于城市不同位置的展览空间进行展览的策划与展陈,对于每个系的学生来说这都是很好的作品展示和曝光机会。与此同时,RISD也为在校生专门提供了由学生策划展览的空间,每一个学期的期末阶段,学校的展览部门将向所有在校学生开启策展提案的征集工作,从所有的提案中展览部门将根据学生所提交的方案简介与拟展示作品图列选取三个提案作为最终方案在学生策展空间中分期呈现。学校的展览部门将全程提供技术支持,这为在校生提供了很好的对自我职业道路探索的机会。在整个展览前中后期的协调管理工作中,参与到此过程中的学生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其他学生的作品也得到了更多的展览与曝光机会。

图片

作者作品参与三年展

 

图片

作者参与三年展开幕式与作品合影

最后一点,即是链接校外资源方面。正如上文中我所提到的,每学期系主任都会提前安排联系不同背景的访问学者、艺术家、驻地项目主理人来进行讲座与学生一对一的工作室访问。同时也会组织整个系一起去参观知名艺术家工作室或参访一些艺术空间和展览,例如本学期我们集体参访了著名艺术家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 的工作室,由于我个人很喜欢这位艺术家也很期待这次访问机会,所以一日往返纽约的车程劳顿于我而言都显得格外令人激动。总而言之我认为,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使同学们更加了解陶瓷艺术领域的新趋势,同时也使学生与知名艺术家和策展人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链接资源。

罗德岛设计学院陶瓷艺术系对于独立批判思维的培养,自由研究探索能力的训练,我每每细想,其实与本科时白明教授常常提起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有着万变不离其宗的联结。本次我的分享与感受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可能在某些层面与理解体会稍有片面,但我期待通过此篇文章和大家共同探讨国内外艺术院校陶瓷艺术教育内容、理念和形式的异同。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对很多人提出的是否要出国留学这个疑问的观点进行一个作答。我认为其实这件事情因人而异,无论是留在国内求学还是出国留学,首先要了解清楚自己的真实诉求是什么,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育侧重点与优势,所以也要了解清楚未来申请的学校是否真的适合自己这两个问题再做出选择。同时我也希望本次的分享可以为大家提供些许参考价值,此时的罗德岛设计学院,各位本科四年级和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的同学们仍在努力探索,并为毕业设计展做着最后的冲刺准备,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再次来和大家分享与探讨这几位新兴艺术家们的毕设理念与作品呈现。

 

图片

作者简介 PROFILE

 宋丹杨 

出生于1998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与设计系,而后工作于清华美院茶道艺术研究所。现就读于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陶瓷艺术系,近期创作主要关注于科技在陶瓷艺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