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沐言。
磁州窑拥有一支善变的瓷窑匠师队伍,他们善于从世俗文化中找寻创造灵感,将具有磁州窑特色的纹饰和装饰工艺让大众看到,被市场接纳,今天我们继续聊聊磁州窑在白釉器物中变幻的花样。
北宋 磁州窑白地剔花花卉纹折沿小罐 2018纽约佳士得拍卖
剔花装饰工艺在诸多窑口中都有使用,北宋以前,漆器生产集中在北方,因此陶瓷剔花工艺是由北方诸窑受雕漆剔红、剔彩工艺的影响而发明的,品种有白釉剔花、黑釉剔花、酱釉剔花等。北宋的河南修武当阳峪窑,鹤壁集窑、登峰曲河窑、河北的磁州窑、山西的介休窑等均生产剔花瓷。不过,由于各地原料有差异,所以风格不尽相同。
北宋 磁州窑白地剔花花卉纹钵 2018纽约佳士得拍卖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剔花最盛,它的剔花工艺,自带特效,是在做好的胚胎上,厚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然后覆盖黑釉、绿釉或白釉,刻出主题纹饰之后,把多余部分剔掉,形成立体感很强的视觉效果。剔花图案多为山水花鸟等,民间风味较浓。日本人把这种剔花技法称为骚落,白地黑剔花的叫黑骚落,它是磁州窑艺术中最为名贵的品种之一,颇受日本藏家喜爱。
北宋 磁州窑白釉剔缠枝牡丹纹梅瓶 2017香港苏富比秋拍
白釉剔花装饰工艺是磁州窑陶瓷装饰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之一,充分利用了磁州窑材料的特质,将陶胎与化妆土都作为装饰的一部分加以利用,灰白色的陶胎与罩了透明釉的白色化妆土,一白一灰,对比虽不似黑白色那么分明,却也鲜明可辩,让纹饰在期间“浮现突出“,相互成全,相得益彰,充分表现民窑大方质朴、明快活泼的特质。
磁州窑善用化妆土,此种工艺不仅提高了成品器物外观质量,同时也在整体色彩上富于变化,即便只是在白釉产品上也都充满智慧的艺术感,剔划工艺让纹饰更为立体生动,不似凌厉,更多些许含蓄典雅之美。
北宋/金 磁州窑剔花花卉纹玉壶春瓶 2018纽约佳士得拍卖
即便是同款纹饰,同为剔花工艺,在器物的呈现上也要作出不一样的设计,一如下图中的两件磁州窑白釉器物,采用剔花工艺将牡丹纹饰在两类碗式器物中演绎出不同的风采,左侧的一件牡丹纹硕大饱满,集中于器底中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浑厚的叶片,而右侧的一件则是将纹饰布满整器内底,营造出随风舞动的摇曳生姿之态,观感而言左侧的一件更为粗犷俏皮,右侧的一件更为秀丽优雅。
左:北宋 磁州窑白剔花牡丹纹大盌 2018纽约佳士得拍卖
右:北宋 磁州窑白地剔花牡丹纹碗 2018纽约佳士得拍卖
白地黑彩剔花是磁州窑剔花装饰技法中最为精湛的,白地黑彩剔花是先在坯体上施一层白化妆土,再施一层黑色釉,而后在器物表面划出图案文饰,黑色釉露出白色化妆土,再施以透明釉入窑烧制,工艺繁复,却让整器黑白对比强烈,图案极富立体感。
左:宋 磁州窑系白地剔花纹盘口瓶 2013香港嘉德拍卖
右:金/元 磁州窑黑剔花大罐 2015香港佳士得拍卖
除剔花工艺外,珍珠地刻划花工艺在白釉器物上使用的也别具一格。该种技法首创于晚唐河南密县窑,兴盛于北宋,延续至金代。在北宋时期流行于北方磁州窑系部分窑场,它是仿唐代金银器錾花工艺之纹饰制作而成,金银器中将其称之为“鱼子纹”,在陶瓷器中称为“珍珠地”,似如珍珠般大大小小整齐排布在器物上,但它具体的呈现在各窑中还有区别。
宋 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刻花双虎纹瓶 故宫博物馆藏
珍珠地划花装饰的最大特点是简洁活泼,充满秩序感和想象空间,通常磁州窑剔刻工艺都是去除图案边缘的地子,更突出纹饰的主题,而珍珠地纹饰则以密集的圆圈纹组成地子,让纹饰更为通透且有层次,视觉上表达出纹饰紧凑又静谧之美。
北宋 磁州窑系白釉珍珠地刻花钵式盌 2017香港佳士得拍卖
行炉的名称源于五代壁画,它是一种礼佛器,为磁州窑典型品种之一,多见于宋金时期,以白釉划花、珍珠地、篦划花、剔花装饰为多。邯郸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磁州窑白釉珍珠地划花行炉融珍珠地划花和白釉褐彩工艺于一身,口沿一周饰珍珠地缠枝花卉纹,炉身遍饰珍珠地钱纹,腰部纤细,下接喇叭状底座,底座上有多层弦纹及水波纹装饰。器物之中各部分纹饰的过渡变化,是工匠对它的良苦用心,有人称这种装饰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我深以为然,整器营造出素雅饱满的视觉效果,意境深远。
宋 磁州窑白釉褐彩珍珠地划花卉纹行炉 邯郸市博物馆藏
宋代磁州窑的繁荣兴旺,是一种传统文化长期积淀于民间艺术生活形式中的必然结果,赋予其博大的胸怀,让它毫无顾忌的吸纳各种艺术形式、工艺手段,不断的创新和改造。也正由此,磁州窑为当时的大众和后世的我们提供了很多美的享用,民窑的潜力,民风的质朴,百变的风格,都十足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