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荷兰吕伐登市已有百年历史的“公主庭院”博物馆失窃,4件中国明代瓷器被盗,另有7件损毁严重且其中4件无法修复。
“公主庭院”收藏有35000件欧洲及亚洲瓷器,数量居荷兰之冠,所有藏品均来自购买或受捐。而荷兰既是中国瓷器登陆欧洲的第一站,也是欧洲开始仿制中国瓷器的发源地。
公主庭院博物馆
从荷兰开始,中国瓷器在欧洲几百年间一路行来的历程,委实令人唏嘘。
壹
1602年3月,两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在南大西洋掳获葡萄牙商船“圣耶戈号”,将抢来的船上瓷器公开拍卖,而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尚不到10天。这堪称中国原产瓷器开始吸引欧洲目光的开始,此前欧洲人对亚洲陶瓷的认识,基本仅限于从波斯进口的青花陶。
一年后,两艘荷兰船只在马六甲海峡附近攻击葡萄牙商船“圣卡塔琳娜号”,商船满载丝绸、漆器、香料、70吨金矿砂和60吨约10万件瓷器。
一日激战之后,荷兰人只抢得了被火烧剩的一半货物。但即便只有一半,在阿姆斯特丹拍卖所得的350万荷兰盾足以打造一支35艘的大商船舰队,或在城内最好的地段买下750栋房子。因为瓷器来自于葡萄牙的克拉克式商船,所以这两批登陆荷兰的中国瓷器被称为“克拉克瓷”。
“克拉克瓷”多为青花瓷。图据:莺歌陶瓷博物馆
正是从克拉克瓷开始,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了大规模从东亚进口瓷器的贸易,而在此之前欧洲从未大量进口陶瓷。荷兰人的运气比葡萄牙人好,虽然葡萄牙人首先开辟了从欧洲到东亚的远洋航路,但他们抵达中国时正赶上明帝国实行海禁。一直到1557年葡萄牙人才在广东海域建立了永久的贸易聚落(澳门)。
随着荷兰的崛起,葡萄牙在欧洲和亚洲全面失势。荷兰人抢走了葡萄牙人对香料生意、日本市场和马六甲海峡的控制,趁崇祯帝被内忧外患弄得焦头烂额之际占据了菲律宾和中国的台湾,由此成为17世纪全球贸易的支配者,阿姆斯特丹也成为欧洲第一的商品流转中心。从17世纪抢船开始到被英国取代的18世纪终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存世的两百年里至少向欧洲进口了4300万件瓷器——还不包括其员工自己走私的数量。
《倒牛奶的女仆》 荷兰·维米尔(1632-1675)
在瓷器大规模抵达欧洲之前,欧洲普通阶层和贫民阶层使用的大多是石制、木制器皿和粗陶器,只有王室和贵族才有金银或玻璃器皿。当瓷器登陆欧洲,欧洲人被惊得目瞪口呆:比石器陶器更轻、更白、更美观;够坚硬、能耐高温且洁白如玉声脆如铃;纹饰不脱落色彩不褪色,在强光下呈半透明可以看到里面所盛的液体……精致、光滑、轻薄、细腻的中国瓷器,给欧洲人带来的是赞叹、惊奇、疑惑和迷恋。
以蓝陶烧制的伦勃朗名作《夜巡》。图据:皇家代尔夫特博物馆
1614年,荷兰以酿酒闻名的代尔夫特出现了第一家陶业作坊,但腾飞的契机却来自于四十年后的一场事故:1654年代尔夫特40吨储存在地下的火药爆炸,造成500人死亡和200间房屋被夷为平地,酿酒业也因运河水质受损而难以为继。从此制陶作坊进入了本是酿酒作坊的建筑,而陶厂的名字如“金属锅”“希腊A”或“双罐”,更直接沿用酒厂名字。
代尔夫特虽然成为荷兰乃至欧洲的制陶中心,但他们只能烧制1000度以下的锡釉陶器,始终无法复制景德镇瓷器的工艺。同时中国自宋朝以来的瓷都景德镇受明亡清兴之际战乱、再加清朝初年海禁的影响,一度无瓷可售。但清廷1683年收回台湾后第二年即取消海禁,重开陶炉的景德镇不仅恢复生产而且以海外市场为主要导向,立即将日本越南等地所产如伊万里瓷这样的暂时替代品在市场上打得满地找牙。
《代尔夫特一景》 荷兰·维米尔(1632-1675)
此时的全球市场,中国瓷器在产量和质量上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量白银与丝绸瓷器背道而驰反向流入中国——这个此时在欧洲人眼中富饶、文明、高级又神秘的东方古国。
贰
当时中国的瓷器技艺,就跟如今荷兰的光刻机一样令人神往。1689年,与牛顿一样独立发明微积分的科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在罗马敦促耶稣会士闵明我“别老是去想怎么把欧洲事务传到中国,倒是应该多想想如何把中国的卓越发明带进来。否则到中国出任务有什么益处呢?”
在当时欧洲文化精英的眼里,欧洲的优势在于科学、数学和军事科技,中国的优势在于律法、伦理和自然宗教——以及瓷器这样的精致文明。莱布尼茨担心的不仅是学不到中国的长处,还有长处被中国学走的隐忧,比如闵明我就警告他“中国人长于模仿,把他们所见的任何欧洲事物都学得惟妙惟肖。比如在广东一省,就有好几样东西仿得可以乱真,还拿到内地当作欧洲货出售。”
欧洲各国都想派人去景德镇,看看瓷器究竟是怎么造出来的,但当时连沿海港口都难抵达,更不用说内陆小镇。直到1709年,法国传教士殷弘绪(Pere Francois Xavier d'Entrecolles)找到了通天门路:他通过与江西巡抚郎廷极的私交,把法国葡萄酒呈献给康熙,龙颜大悦的康熙允准他长住景德镇。
景德镇制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双环耳扁平大壶,仿自阿拉伯铜器式样。
在景德镇的七年里,殷弘绪被准许自由进入当地的大小作坊。1712年和1722年,殷弘绪两次把观察和探听的到来的制瓷细节写成报告寄回欧洲,并刊登在《专家杂志》上。于是欧洲在1712年终于才知道:制作瓷器的关键,在于找到原材料高岭土。1717年,殷弘绪将景德镇的高岭土寄回欧洲,从此整个欧洲陆续在本国发现了类似矿土。
但实际上在殷弘绪的报告寄回欧洲之前,欧洲制瓷业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萨克森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是疯狂的瓷器爱家,他不止于收藏中国瓷器,也耗费巨资投入制瓷事业。科学家契恩豪斯和炼金术士博特格为他服务数十年,终于在1709年成功烧制出棕瓷震惊整个欧洲,奥古斯都二世也在这一年成立了一家皇家制瓷工厂,取名梅森(Meissen)。
梅森是欧洲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瓷器而非陶器生产厂。1710年1月10日,奥古斯都二世宣布梅森已掌握了白瓷烧制工艺,“……我们的土壤提取的材料,能够用来制造瓷器,这种瓷器的透明度及其他品质,可与东印度来的瓷器媲美;所有的一切使我们相信,只要经过适当的处理,这种白色瓷器将能超过东印度的瓷器。”
梅森瓷器的经典标识。图据:梅森瓷器官网
梅森的诞生敲响了中国瓷器在欧洲的警钟,但当时即便是奥古斯都二世自己,对中国瓷器的狂热也半分未减。1715年,他用600名萨克森龙骑兵向普鲁士的威廉一世交换来151件康熙青花瓷,这批高达近一米的瓷瓶从此被称为“龙骑兵瓶组”。而龙骑兵也得名“瓷器兵团”,被编入陆军直到二十世纪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最后一役,佩戴的纹章仍然跟梅森瓷器一样:双剑十字交叉。
继德国之后,法国、英国、意大利等欧洲诸国纷纷发现适用于制瓷的矿土。欧洲制瓷工艺突飞猛进的同时,中国瓷器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即便售价和运费加起来仍然比欧洲自产瓷器划算。
1807年,英国的班克斯爵士在文章里写到:
17世纪下半叶和18世纪初中国瓷器盛行,是当时富裕之家桌上必备家饰,因此大量进口、高价售出。然而1740年风气开始转变,欧洲瓷取而代之。而且对于买得起的人来说,价格愈贵往往愈受青睐,尽管比较便宜的可能其实更好。东方瓷器最终完全被人忽略。
德国梅森瓷器 图据IC
19世纪的奥地利茜茜公主,瓷器收藏绝大多数都是梅森瓷器,再不像祖先一样对中国瓷器情有独钟。随着瓷器在欧洲市场的举步维艰,往日景德镇专供欧洲的外销瓷也更多地面向了新生的美国。在欧洲精英看来,即便中国瓷器仍然有更好的质量,但在审美意趣和文化传统上比之欧洲已无优势。欧洲自身的文化传统脉络,即将水到渠成地产出更好的瓷器。
最终将这一理念变为现实、且带头取代中国瓷器在全球市场地位的,首推英国的韦奇伍德瓷器。
叁
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和1521年麦哲伦全球航行之前,一个欧洲普通家庭的财产加起来不过一张床、几把凳子、几件家具和几件陶器。但在地理大发现造就的全球化贸易之后,欧洲人开始购买许多价格日益走低、最终让普通家庭也能负担得起的新东西:咖啡、茶、胡椒、糖、菠萝和瓷器。
跟咖啡和茶改变欧洲人的饮用习惯一样,瓷器不仅直接改变了欧洲之前多人共用一碗一勺的习惯、令人人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餐具成为现实,更是咖啡和茶得以迅速普及的关键因素——之前的陶器不耐高温、而耐高温的白镴杯具又烫得没法手持。
社会对消费产品的需求量上升,刺激了英国的机器生产和工业革命,最终在19世纪末造就人人可见的全球化消费革命。因此早在17世纪初中国瓷器进入欧洲时,后世商品消费社会的雏形就已开始诞生,只是当时尚无人知晓而已。当瓷器不再是专供帝王的艺术品而变为社会消费品时,单位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就将依照经济规律而在市场上获胜。
1759年,时年29岁的约书亚·韦奇伍德( Josiah Wedgwood )创立了与自己同名的瓷器工厂。他的父亲也是陶匠,他很早就立志要成为“全宇宙造瓶总监”。受当时的时代理念影响,他认为欧洲进口的中国瓷器在设计和品位上都不如人意,他的韦奇伍德瓷器风格才代表更高级的文化。同时跟梅森这样专为王室贵族生产的瓷厂不同,韦奇伍德还要追求商业市场上的成功。
约书亚·韦奇伍德(1730-1795)
韦奇伍德的过人之处或许不在制瓷工艺,而在于高效产出。他在自己的瓷厂里实施了一系列当时瓷厂难以梦见的措施:学徒培训、领班管理、计时上工、雇用女性、零酒精工作环境、军管一般的用料制度……最关键的是,他引入了机器的力量。
或许因为改良蒸汽机的瓦特是好友的缘故,韦奇伍德是他所在的斯塔福德郡第一个使用蒸汽动力的陶匠,他用蒸汽机研磨燧石、调制釉彩、混合黏土。从殷弘绪的报告中他得知景德镇采用的流水线工序,但在全盘学习沿用的同时又有提高:当景德镇陶工仍然一笔一笔手绘图案的时候,韦奇伍德率先使用机器在釉胎上印制花纹图案。
韦奇伍德还是营销天才,他的许多举措已成为后世商业经营的基本套路:市场调查、存货盘点、旅行推销、退款保证、销售目录、报纸广告、产品陈列室、邀请名人为产品代言……种种手段都可以配合瞬间万变的市场潮流,而此时景德镇瓷器从拿到订单到运到欧洲仍然耗时至少长达一年,怎能与韦奇伍德竞争市场?
韦奇伍德逝世时是大不列颠前24豪富中唯一非贵族出身者,也意味着资本主义新贵在老牌贵族国家的崛起。1831年,他的亲外孙查尔斯·达尔文登上“小猎犬号”开始环游世界之旅。1839年达尔文与表姐艾玛成婚,艾玛的嫁妆即是继承于祖父韦奇伍德的一大笔信托基金。
一年后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士兵在南京用锤子和尖镐撬下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上的白色瓷砖掠走以作纪念,而这座简称为“南京瓷塔”的宝塔正是在郑和督造下兴建的,长期以来被视作世界第八大奇迹。高达78.2米的瓷塔向来是中国的最高建筑,直到1856年毁于太平军。
琉璃塔未毁之前的画像。
1847年,魏源写下《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而此时英国已经借助坚船利炮控制了全球的贸易命脉,景德镇瓷器在欧洲失去市场之后,传统的亚洲市场份额也逐一被吞食。
但对于瓷器而言,“长技”本来在己而不在夷:韦奇伍德从殷弘绪报告中得知的、一件景德镇瓷器如何经过70多名工人之手完成的工序令他大为着迷,并由此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完全基于分工原则建立的工业化企业;两百多年后的如今,众多的中国工厂仍然采取类似的流水线分工生产模式,却未必知道源于本国。
五彩描金战将图盘(产自日本有田地区)
17世纪初刚刚登陆欧洲时,以景德镇为代表的中国瓷器曾受万人追捧。仅仅两个世纪过去,欧洲瓷器就后来居上,在工业的帮助下建立起全新的现代瓷业,并随欧洲的贸易网络倾销向全世界,中国也开始从瓷器出口国沦为进口国。大工业生产对手工作坊式生产、现代工商业文明对传统农业文明的降维式打击,委实令人唏嘘。梅森瓷厂某高层曾在受访时表示,中国人向世界赠送了一件辉煌的礼品——瓷器,中国瓷器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但是他只愿把敬意“送给中国古瓷”。
1793年,觐见乾隆帝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携带的礼物中就有韦奇伍德瓷器,当时马戛尔尼仍然希望能前往景德镇并由中国援助英国建立瓷器厂,但乾隆压根看不起韦奇伍德瓷器,马戛尔尼也没有去成景德镇。
两百多年后,丹东海域发现一艘沉在海底的军舰,根据打捞拼凑起来的一块瓷盘最终确定为邓世昌的“致远”舰。发现瓷盘的当天恰好是2015年9月17日,黄海大东沟中日海战121年纪念日。
盘中“致远”篆字是确定沉船身份的最重要证据。图据:新华社
而瓷盘跟军舰一样,都产自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