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益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紫砂专委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授予2019-2020年度服务行业突出贡献大师。生于陶都,长于蜀山,一方水土,成就了季益顺的紫砂艺途。季益顺从艺四十余年,从早期作品的诗情画意,到中期的吉祥叙语,再到近年来的历史人文以及特别定制的国礼系列,从风格自然的灵秀到历史的厚重,变的是风格与表达,不变的是紫砂人的初心。
01
初入紫砂厂
据季益顺大师回忆,那个年代,在宜兴做陶瓷的生活很艰苦,大家看不起这个职业。最吃香的是职业是医生、司机,还有卖肉的摊贩,而他没有背景,刚好又生在蜀山(现宜兴丁蜀镇),自然而然他就被分配进了宜兴紫砂工艺厂。
1978年,初入紫砂厂的季益顺,3年学徒生涯从打泥片,围身筒,到全手工制壶。紫砂厂有个规定,谁的壶制的好,会被分配做一些高档的紫砂壶,反之就做一些花盆。当时也没想其他的,就想着做高档的紫砂壶。但是做好之后,验坯的师傅检查,做得不好摔掉,这个过程也为季益顺的紫砂技能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在紫砂厂,初师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蒋小彦,后随著名紫砂陶艺家、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高丽君、王小龙先生学艺。花器、素器并具,跟随师傅在传统的紫砂花器里摹古追意,“四小龙”美称展露锋芒。
1983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学习深造,使他在陶瓷设计理论方面有了飞跃式的提高。天赋加勤奋,再加上吸纳了高等学府的正规化理论,使他具备了一个艺术大家必备的所有条件。从此,他在紫砂艺术领域里自由地驰骋,创作出许多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紫砂壶精品。
02
开创“季益顺壶艺流派”
季益顺大师的作品继承了紫砂的文化传统,但不墨守成规,更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并拓展了紫砂艺术的发展方向,将高雅的紫砂艺术与“日用” 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将壶艺造型与中国书画、雕塑完美相融。“画在壶上,壶在画中”,开创并形成了具有“诗情画意”特色的“季益顺紫砂艺术流派”。
2000年左右,季益顺从中国吉祥的语言出发,一系列的佳作传达了中国人内敛的祝福,例如《如意系列》。为纪念特定时刻而创作的《回归》、《中国梦》、《金陵春涌》等作品,通过紫砂壶的艺术形态定格历史。
作品《母仪天下》
03
传承技艺 坚守匠心
在季益顺大师眼中,做壶和画画一样,一定要具备很多的前提条件,做壶眼高手低不行,手高眼低也不行,如今已经不年轻的他,希望能把技艺传承下去,培养一批后起之秀。
紫砂传统并不限于时间与空间,它是流动的,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也不是简单的复古,更不是设计的倒退或回归,而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交汇、碰撞、融合。只有当艺术家真正理解传统文化与时间、空间的关系时,追根溯源,与时变通,才能设计出有关乎心灵与记忆的紫砂精品。
作品欣赏
季益顺新作《虎啸丰年》
季益顺《玉金砂》
玉金砂将各种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混搭在一起,交汇于平衡、和谐之间,达到美之臻极至善,并借由结构、材质到理念,让传统加以合理解构,形成了壶饰一体的美学格局。
金砂流光,古朴灵动,器于传统中求变,在对泥料特性的运用、制作技法的表现以及装饰上,都有所突破,从而形成季派紫砂独有的艺术风格,雍容典雅,气质迷人。
季益顺《桃李芬芳》
将饱满的情绪注入紫砂壶的创作里,
结合对生活与生命的感悟,
融传统与创新,摹古与自然,
浑然于天成,巧塑于匠心,
于是就有了这把季大师的《桃李芬芳》。
季益顺《唯心》
季大师的这件作品,
以筋纹修饰饱满圆润的壶身,
凹凸有致的筋纹使线面骨肉亭匀,
若一朵坐莲,高洁神圣,
使人心神凝聚,顿生闲远之心。
壶肩以红泥装饰如意花纹与红宝石,
繁简对比,言简意赅,
壶流、壶钮、提梁,
亦以如意元素与之呼应,
优雅灵动的线条,蕴禅心微妙,
于细腻的变化中,
静得清新,静得脱俗,静得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