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院佛山校区一期校园建设正式动工,消息一出,“石湾陶艺学会会员群”里一片喝彩之声。这个主要由年轻学院派力量构成的社团中,广美毕业生占了绝大多数。这些来自于广美的中青年力量,成为近年来佛山泛家居产业圈和艺术陶瓷创新创业圈里最新鲜的血液,悄然更新着佛山产业的人才格局、城市公共建筑的面貌以及佛山城市人文精神的底色。
在佛山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广美现象”。事实上,广州美院与佛山之间深厚的渊源,可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一直到今天。这是一座高等院校与一座城市的双向奔赴,是一段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紧密互动的佳话。
今天,广美佛山校区一期工程校园建设正式动工,高校与城市再续前缘,必将续写向传统致敬、与产区共舞的佳话。尤其广美佛山校区将以工作室级群制的形式,担负起为产业、为教育、为城市探索实验的使命,为佛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新动能。
为什么是广美?
在南风古灶马槽瀑布一侧,“华章吉器”主理人徐华章从广州美术学院陶艺系毕业后,选择落地佛山发展。2013年秋天,他跟随老师来到佛山实习。在南风古灶,他拥有了陶艺生涯中的第一件柴烧作品。
回想初到佛山,他说:“当时自己的技艺并不如意,但是看到500年窑火不熄的古窑能有如此独特的柴烧效果,内心激动了很久。尤其是参加南风古灶的创意市集,又给了我第一次从学生到独立面对市场的经历,这些都对我后来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帮助和鼓励”。
另一位与他同届的广美毕业生高彩宇,供职于佛山一家陶瓷企业。从广美毕业后,他选择来到佛山就业,任职设计领域,一路服务于佛山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
当然还不只是他们,在佛山石湾的东平河畔,年轻的创业者子茵夫妇、游成龙,甚至是佛山老一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的“陶二代”“陶三代”伍蔚蔚、钟婉尧等,都是从广州美院毕业后选择在佛山扎根发展的年轻一代。
广美人在佛山。戴嘉信摄
像徐华章、高彩宇、子茵、游成龙这样,佛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广美毕业生扎根佛山。在“象牙塔”里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这些广美人来到佛山,重新发掘着佛山陶瓷服务生活、引领生活的力量,在多个领域不断沉淀,一路坚持。
不难发现,佛山与广州美院有着非常密切的互动和联系。近年来,在佛山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广州美院每年培养出的大量毕业生,输出到佛山的设计单位、学校、制造业企业、陶艺领域等,美院毕业生从一定程度上支撑起了佛山这座制造业大市的产业人力资源,更新了佛山泛家居等产业的人才架构。
在城市的层面,前有从佛山走出去的广州美院雕塑届泰斗潘鹤,后有潘鹤先生带出的广美雕塑系第一届研究生吴信坤,以及佛山艺术创作院院长简锡昭等,他们把广州美院学院派的基因和能量,撒播在佛山城市的公共空间,甚至是乡村振兴的广袤土地上。不论是市民游玩于东平河边的佛山公园,还是紫南村的乡村休闲空间,广美人在佛山的耕耘与心血随处可见。
广美人在佛山。戴嘉信摄
一方面,佛山这座万亿城市蕴含着巨大的人才消化能力、宽广的接纳胸襟与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产业空间、创业土壤与生活方式,尤其与广美人有着较高的契合度。另一方面,这样的双向奔赴也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今天落地佛山禅城的,为什么是广美。
广美佛山校区一期建设工程正式动工,寸土寸金的禅城拿出了一期一百多亩土地,以靠前服务、专人跟进破解重重困难,全力推动项目落地。学校也将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展战略、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核心,重点布局引领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新趋势的专业和学科方向,为大湾区建设和佛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在广州美院副教授谭红宇看来,佛山这座制造业大市、历史文化名城,以刚柔并济、温润如玉、风骨独标的地域特色,释放出的独特吸引力。
谭红宇经常带研究生们来佛山。她把镜头对准佛山,一路拍摄的纪录片《师傅》在2016年获得第十届法国国际工艺电影节“文化遗产奖”。去年,这部纪录片在佛山金马剧院等公开展播。纪录片从曾力、曾鹏两位从佛山走出去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出发,个人、家庭、地域、国家与民族的叙事张力满满。
为了这部纪录片,谭红宇前后在佛山跟拍了5年之久。奔流的西江、竹林、犬吠、锦鲤、孩童、古琴、粤剧、龙舟、岭南婚礼、祭拜仪式、岭南传统建筑等,佛山地域文化生活中看似常见却又融入到艺术家骨子里的意象,在纪录片中频频出现。艺术家与他们所在的地域佛山的关系、他们成长的土壤与生活方式等等,都是谭红宇在她的记录中想要着力突出的。
动工仪式。黄钧波摄
高校与佛山城市的相互滋养与成全
谭红宇在佛山的5年跟拍,其实并非偶然。
从幼时开始,她经常跟随父亲谭畅教授来往广佛之间。谭畅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广州美院陶瓷雕塑专业的教授们,其实是佛山的常客,也是佛山的“贵人”。20世纪八九十年代,谭畅数次返回石湾创作,对于当时石湾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曾力曾鹏等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也揭开了广州美院与佛山之间,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深厚渊源,广州美院与佛山之间有着天然和深厚的合作基础。该校陶瓷专业创立于1963年,高永坚院长、谭畅、胡博等一批知名教授着力倡导高校与民间产区的相互滋养,这批教授们与佛山的频繁互动,为广美相关专业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注入了生命力旺盛的产区基因。
解放初期,受广州市市长朱光的委派,高永坚、尹积昌、谭畅等以新美术工作者的身份,来到佛山,成立广州人民美术社陶瓷雕刻工场,致力于恢复佛山石湾陶业。
这一批新美术工作者带来了与时俱进的新思维方式,对佛山民间艺术的固有模式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尤其是这些新美术工作者与刘传等石湾民间艺人、科技工作者的合作,新的印模技术、注浆技术、创作科研新思路等应运而生,也使得佛山陶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得以快速恢复。
在他们之后的胡博教授,于1964年来到石湾。他在佛山的创作既充分吸收佛山地方产区独特的艺术风格,又与佛山的传统陶塑适当拉开距离,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他们调入广州美术学院,又在高校的石湾陶塑课程上,不遗余力地将佛山产区的艺术风格、创作理念等带入到象牙塔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高校学子。他还给与佛山陶瓷至高的评价:“石湾陶塑是中国传统雕塑最后的标本之一。石湾陶艺是活着的传统。”这一论断震耳发聩,将佛山石湾陶塑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与价值进行了重新的定位。
此后,一方面,从广州人民美术社石湾工场延伸出的石湾美术陶瓷行业,成为人才鼎盛、资金雄厚、创造力蓬勃的陶艺重地,同样,以设计助推智造的建筑陶瓷行业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并在改革开放以及后来的佛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率先突围,走出了一条以“文化+设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另一方面,这批来自高校的艺术家在吸收了佛山泥土的滋养,为佛山陶瓷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他们回到广州美院,也把佛山产区的独特风格和精神气质引入到广美这样的高等学府,庄稼、曾鹏等佛山陶瓷工作者也曾先后受邀前往广州美院,与老师和学生们交流授课,将来自产区的传统文化基因源源不断地注入到广东乃至中国陶瓷人才的培养中。
在参加今天的广美佛山校区一期建设项目动工仪式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说,上世纪90年代,他同样曾前往广美等高等学府进修。在他看来,不仅佛山陶艺家梅文鼎、刘藕生等都是广州美院早年的毕业生,一路走来,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育,早已与广美等高等院校深度融合,高校力量有力助推了佛山陶的代际传承。
在2020年年底广美陶艺教学成果梳理展上,佛山同样是专家和教授们在演讲中绕不开的一个地域。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吕品昌、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正都提到,广州美院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陶瓷艺术教育重镇之一,尤其是广美背靠佛山和潮州两大著名的陶瓷产区,尤其陶瓷专业依托佛山这样的区域性优势办学,深受地方工艺美术文化的滋养。
赋能未来的同频共振
“欢迎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积极参与佛山经济社会建设,与各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开启校地合作共赢的新篇章。”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白涛寄语。他说,佛山与广州美术学院牵手结缘,是双方优势互补的战略选择,对佛山增强高等教育实力、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广州美术学院更好地挖掘、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更好地对接企业和市场对艺术设计的需求,提供了新的平台。
禅城区委书记、区长严冰表示,广美佛山校区的设置,将为禅城提升教育层次、增强人文底蕴、丰富城市内涵、助推产业发展,全面推动“六城”建设、打造“六最”禅城注入强大动力。禅城定当全力以赴,积极落实好属地责任,为佛山校区建设发展做好各项服务和支持。
“对于学校来说,建设广美佛山校区同样是破局之举。”广州美院党委书记谢昌晶表示。佛山校区计划重点布局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新趋势的专业和学科方向,突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艺科融合、跨界创新等新时代办学特色,广美佛山校区开设文物保护与修复(传统书画保存修复)、文物保护与修复(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产品设计、陶瓷艺术设计4个专业,规模不少于1100人,未来办学规模不少于2500人。
动工仪式现场。黄钧波摄
“即使是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也不再隶属于传统的工艺美术学院。佛山校区的专业方面不仅仅瞄准应用陶瓷,而更多地结合5G信息技术应用等为前沿课题提供跨学科、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说,佛山校区肩负着一定的探索实验使命。”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表示,佛山就是这样一个绝佳的实验场域,通过优势叠加、资源互补、战略双赢,学校与佛山的合作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
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璧亮表示,省教育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广美和佛山教育事业发展,期待在四方的共同努力下,广美佛山校区能够成为广东美术事业、华南美术事业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事业的标志性成果。
具体来看,广美佛山校区将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办学格局,有针对性、成体系设置聚焦国际相关学科发展前沿的工作室集群,尤其是针对国内美术设计发展等遇到的前沿问题,以“工作室制”打造跨学科研究团队,开展重大、前沿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究,着力将佛山校区打造成为新时代高层次艺术人才培养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集聚地、产业集群升级和区域经济转型驱动器。
不难发现,广美与佛山在今天的合作共赢,已然不仅仅局限是陶瓷领域。广美作为北京冬奥会“顶流”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方,从推动产业发展的角度,新的合作被各方寄予以高水平高等美院的创意设计,服务禅城乃至佛山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期待。
尤其是禅城正在打造岭南文脉之城的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的落户,将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发、创新性发展,持续焕发岭南文化新活力,强化陶瓷、非遗等佛山特色文化的挖掘、研究和宣传,增强佛山城市文化自信带来新的想象空间,并为岭南文脉之城的文化气质和生活方式带来一场新的美学运动,铸就独特的佛山特质。
【南方日报记者】阎锋 姚昱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