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列表
古玩入门——陶瓷篇二(仰韶彩陶和龙山黑陶)
2021-11-12

我们习惯上把凡是用陶土或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黏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统称为陶瓷。实际上,陶与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是有一些差别的。

一、 陶与瓷的区别

目前,学术界对陶与瓷的具体定义尚未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说法,尽管有好多指标可以用来区别陶器与瓷器,但对从以下几方面区分陶与瓷,认识基本一致:

1.在器物的胎料上:陶器用土做胎,瓷器用瓷土做胎,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含三氧化铝高,含二氧化铁低。经过高温烧 成之后,胎质呈白色,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体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陶 胎则质地粗松,有一定的吸水性,敲击之,声音不清脆。

2.在烧温上:瓷器的胎体必须经过1 200 °C以上的高温焙烧,才具备瓷器 的物理性能,胎质变得硬结致密,击之发出清脆的金石声。各地瓷土不同,烧成 温度也有差异,但基本上要达到1 200笆以上才烧结。陶器的烧温一般比较低, 在800 °C到1 000 °C之间,如温度过高,陶胎会软化变形。

3.在器物表面上:瓷器表面都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釉胎结合牢固,厚薄均 匀。陶器一般不施釉,在少数施釉的种类中(如唐三彩和汉代低温釉陶等),陶器 上施的都是低温釉(即在低温下烧成的,低于1 200 °C),含铅量髙,这与瓷器表 面的玻璃质釉是不同的。

二、 仰韶彩陶和龙山黑陶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散见于全国各地新石器时代遗 址中的许多陶器有灰陶、红陶、彩陶、白陶和黑陶等,都是我们远古先民勤劳和智 慧的结晶。在这些中国早期的陶器中,仰韶彩陶、马家窑彩陶、南方几何印纹陶 和龙山黑陶等都很有特色,尤其是仰韶彩陶和龙山黑陶,可谓中国早期陶器中最 杰出的代表。

1.仰韶彩陶

距今6000年左右,在中国中原地区(黄河流域)流行着一种很有特征的彩陶文化,以河南海池仰韶村文化堆积最为典型,因以命名,称“仰韶文化”。

甘肃省博物馆仰韶文化早期三角形彩陶钵

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先民们以火的威力改变泥土的化学性质,发展创造出陶器,这是史前文化的里程碑。彩陶器物的出现,预示着文明时代的到来。在黄河之滨,先民们被一种想象的自由和智慧的热情所弥漫;人类世界和自然界的调和以前所未有的面貌出现在中国大陆上,繁荣时期达三千年之久的彩陶艺术,“成为农耕文化最发达、最杰出和最有光彩的花朵;同时,它也是地球上同一时期最伟大的奇迹之一。”(《大河寻源记》周韶华)

彩陶是我国最早的彩绘纹样与造型相结合的艺术,它集中地反映出我国远古时期陶器艺术达到的辉煌成就。它不只是中国画的元祖、书法的元祖(在彩陶上已发现有文字符号),特别是先民们的直观感受力、思维想象力的原始艺术的活力。

仰韶文化鲵鱼纹彩陶瓶

彩陶艺术中流露出来的人类童年时代的纯真心灵,神奇般的幻想,完全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当先民们还不了解支配自然力的时候,大自然的魔力是不可战胜的,对永恒运动着的宇宙,神秘莫测。于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巫术礼仪支配着人们的意识,就是连自己的远古祖先也认定是蛇身人面(甘肃武山出土人面蛇身彩陶瓶)就是实证。

在母系社会还没有完全崩溃、阶级压迫尚未来之前,人类继续沉醉在童年时代的幻想中,艺术与这种心理结构相适应,是一种“完全发自肺腑的天性意识和自由流动,形成了特殊的仰韶文化本质特征。”(《大河寻源记》周韶华)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盆

仰韶文化彩陶是十分精致的工艺品。先在陶坯上用红色和黑色的矿物原料和白色陶土调制成彩料,然后绘在坯体上,形成美丽的图案。这些经过彩绘的陶坯在窑中焙烧到900笆高温后,冷却,然后取出陶器,用软草或粗布擦一擦,会现出花纹艳 丽美观的效果。经过火烧的彩绘不会脱 落,它们在地下沉睡了几千年,出土后仍 然绚丽如新。另外还有一种彩陶,系陶器 烧成后再上彩绘,此类陶器上的色彩易脱 落。彩陶常见器型有钵、碗、盆、罐、壶、 瓶等。

仰韶文化鱼纹彩陶盆

仰韶彩陶的花纹多种多样,主要为花卉图案和几何形图案,也有少数的绘动 物纹等。先民们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观察到自然界许许多多优美的物象,如多 种植物的花卉叶片,形态不同的飞禽、走兽、游鱼、爬虫,还有熊熊火焰、变幻不定 的流云及水波等,都成为绘画的题材,他们选择其中最美丽有趣的形象进行艺术 加工,绘制成多种多样的图案花纹。也有用人面纹做装饰的。

仰韶文化弧边三角纹彩陶盆

如西安半坡遗址中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人的脸是几何图案形化了的正圆形,双目为两条横 线,鼻呈三角形,嘴呈工字形,头戴三角形帽,无耳,在耳的部位,左右各画一条相 向的小鱼纹,嘴角两侧也各饰小鱼纹,盆内共画两个相向的人面和两条大鱼纹, 把人面和鱼奇妙地组合在一起,可能反映了当时人们祈求渔业丰收的愿望,也可能与氏族图腾崇拜有关。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

一般花纹多饰在器物的口沿和上腹部,这可能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有着 一定的关系。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受居住条件的限制,他们席地而坐或蹲踞,使用 陶器时,彩陶花纹的部分都在他们视线范围之内,如果施彩绘于器物的下部或往 里收缩的部分,那么他们席地而坐时就会看不到。

2.龙山黑陶

在距今四五千年以前,中国黄河下游存在着一种原始文化——山东龙山文化,该文化以黑陶著称。以城子崖遗址为代表的龙山文化遗存,在被发现之初,还曾以“黑陶文化”来命名。城子崖遗址位于济南市章丘龙山,有着中国考古圣地的殊荣。从城子崖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非常了不起,它打破了中国文化西来说,证实了中华文明源自本土,是我们土生土长的中国文化

黑陶用黏土制成,黏土先经过陶洗,然后用快轮制成器形规整、厚薄均匀的陶坯,在陶坯晾到半干程度时,用鹅卵石在器壁表面进行打磨,使之表面光滑平整,然后放在窑内,用1000 °C左右的高温焙烧。在烧窑的后期加入一点水,使窑内产生大量浓烟,烟中的碳粒附着在器物表面,烧成的 陶器便呈黑色。由于经过了打磨,黑陶表面漆黑光亮,十分美观。薄胎黑陶的器 壁厚度仅为1毫米左右,故人们称其为“蛋壳陶”。

龙山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最典型的器物是黑陶。龙山黑陶,堪称世界级文化瑰宝。如此之高的赞美是怎么得来的?龙山黑陶到底什么样?4000多年前的先民们都用它来干吗?

龙山黑陶,是古老的传统制陶技艺,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以黑、亮、薄著称,器型器类也复杂多变,是龙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陶器。独创黑陶!先民偏爱黑色?

龙山文化时期的先民为什么偏爱制造黑色的陶器呢?

这主要源于当时的图腾崇拜

据相关史学典籍记载,龙山文化是舜为首领的东夷族先民创造的史前文化。东夷族崇尚的是玄鸟,玄鸟就是黑色的鸟,为了表达崇拜和敬意,他们独创了黑陶,并且把当时最巅峰的黑陶制作技艺用在了礼器的制作上——那就是被称为4000年前地球文明的最精致之制作的蛋壳陶。

龙山文化时期最典型的一件器物是蛋壳黑陶高柄杯。高度在20公分左右,最薄处是口沿部位0.2毫米,黑如漆,亮如镜,薄如壳,硬如瓷,掂之飘忽若无,敲击铮铮有声,被称为4000年以前地球文明的最佳之作。

蛋壳陶本身是盛酒的器具。因为在龙山文化时期,粮食富余,已经有了酿酒业。但是酒毕竟还是很少,只有重要的礼仪场合,祭天祭祖这样的重要场合才使用这种蛋壳陶杯。蛋壳陶杯一般出土于大型的墓葬里边,属于陪葬器具,说明它是当时一个祭祀用的,代表身份地位的一个礼器。也说明在龙山文化就已经形成视死如生的文化。

它是采用了龙山文化时期的快轮制陶工艺。这有一个快轮技术流程示意图。搅起这个轮,这个轮快速旋转,在这个旋转过程中产生一个惯力,直接把这个泥料拉坯成型。

现在咱们基本上都是用机器带动快轮。如果说采用最原始的这种纯手工制陶,现在咱们还是不如龙山时期的制陶技术水平,可以说龙山文化时期的制陶业达到了全世界人类手工制陶的顶峰。

有大型礼器也有日常用品

不高大不足以重威。在龙山时代,在表明地位的器具上,上层贵族使用的陶器,不但追求精致,也追求大气宏伟。

城子崖曾出土一批大型陶器,大型陶器是权力人物或者集团的重要礼器之一,它也显示了遗址的重要地位。你看这些出土的陶尊都非常大,而且是器底很小,腹部很大,它的口沿是一个子母口沿,口沿边上还有装饰,整个陶器的器壁也非常的薄。

城子崖还曾经出土了一件陶罍,底直径25公分左右,腹部直径是在80公分左右,口沿也比较小,才30余公分,它被称为龙山文化时期最大的一件陶器,称为王器,制造起来就更不容易。

因为城子崖是龙山文化时期的一个都城,可以说4000年以前这里有一批大国工匠。

其实在四五千年前,黑陶器大多还是老百姓的日常用品。就拿吃饭来说吧,龙山这里不是种小米的多吗?当谷物成为人们的主食,怎么把它做熟,做好吃呢?老祖宗有办法。

龙山文化时期出现陶甗。什么是陶甗?它使当时的人们由吃煮食变为吃蒸的食物,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这个陶甗的上部盛食物,中间细的腰部有个箅子,下面盛水,相当于现在的蒸锅。

城子崖遗址还出土了一件非常独特的黑陶器,就是这件,一个香薰炉

可别小瞧这个香薰炉,它把咱们中国人用香薰的历史,提前了1500年。

刚一出土的时候,它被标注成陶罐。其后发现它上面有20个小孔,下面有三个对足,器型还有个子母口盖。经过多数专家鉴定,还是龙山文化时期一个香薰炉。

龙山文化时期神农尝百草,已经知道有香料了,特别是龙山文化时期已经有了夫妻房,这个房屋的密闭性比较强了,那么这个香薰炉的使用,能够大大的改善居室环境,说明龙山文化时期的先民已经过上了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