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列表
大型瓷雕《毛主席像》创作亲历
2021-10-15

       1971年夏秋之际的一天,景德镇雕塑瓷厂职工欢天喜地,奔走相告,沉浸在无比喜悦之中。因为通过大半年的努力,三尊站立总长高达近三米的毛主席瓷雕像在雕塑瓷厂制作成功了。

       让我们追忆逝去的往事,寻找瓷雕艺人们的足迹。

       刘祖燃,1932年出生,江西湖口人。瓷雕老艺人,曾任雕塑瓷厂副厂长。

       刘远长,1939年出生,江西吉安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曾任雕塑瓷厂厂长。

       刘祖燃说:“父亲刘昆棠早年上镇做些小贩生意,开过炭行,居住在江家横弄。母亲在我10岁的时候因病去世,父亲后娶继母,继母与曾龙升的妻子玩得好,由此两家相识。我十岁前在何家窊读了几年小学,后因家贫弃学跟着曾龙升学徒。学徒的第一年发给大米一石(150斤);第二年二石;第三年三石。另供吃供睡,三年满后,还要帮师傅一年,有大米六石。学徒时,名义上是跟着曾龙升学,但平时基本是跟着曾山东学的比较多一些,师傅在关键时就会指教。景德镇解放后,我还是跟着师傅一家包括曾山东、何水根在一起办合作社。1952年,师傅带着我们去南昌搞土改展览,因为搞得好,我们还进了江西画报社。后来,还组成了以师傅为首的省工艺社。一段时期后,市里又不同意,要我们回来,又组建了市工艺社。那段时间,每年我和师傅都有好几个月要去南昌搞活动。后来,我和曾山东、何水根进了雕塑瓷厂,师傅去了陶研所。雕塑瓷厂成立以后,除了生产传统雕塑瓷以外,还生产过日用瓷(呙三太)、电瓷、瓷手模等。还生产过大量的‘红瓷’和毛主席瓷雕像。”

       刘远长说:“关于雕塑瓷厂生产三尊大型毛主席瓷雕像这件事,我自始至终直接参与了。为什么能成功?雕塑瓷厂有一批瓷雕老艺人,他们善于创作人物雕塑,像曾山东、刘祖燃在这方面就是高手;当时,全国都掀起了毛主席像热,各种材质的像章、雕像应有尽有,景德镇作为瓷之都,各瓷厂都进行了毛主席瓷像章的生产。雕塑瓷厂也大量生产毛主席瓷雕像,但一般都相对较小或是半身的,而较大的,特别是站立的没有。所以当时,从上到下都想在这方面进行突破;雕塑瓷厂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有一批从大专院校尤其是陶瓷学院毕业的学生分配到雕塑瓷厂,还有陶院解散后,一批老师下放到雕塑瓷厂(伊一鹏、吴天宝、张羽、王留仙等),学院派和传统艺人齐舞。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促使了这次创作生产加快了步伐,也就是当年的下半年(1970年),有一位市里的领导来雕塑瓷厂视察,当他看到许多小的主席瓷雕像以后,对厂领导说,不能专门做小的,要做大的。厂里根据市领导的要求,就把制作大型瓷雕主席像的任务当做一件大事来抓。没过多久,就派我和刘祖燃去井冈山体验生活。回来后,接近1971年春节,刘祖燃带着我向当时的市革委主要领导汇报,说我们去井冈山了。他问做了没有,我们说没有。谁知领导大发雷霆,并说,过了年让你们革委会主任带队去做。1971年春节一过,由主管技术的副厂长朱焕堂带队,刘祖燃作为技术科长也去了,还有曾山东,我们四个人赶到南昌万岁馆进行创作。那时,非常艰苦,4个人住在一个房间,天气又冷,吃食堂。我和刘祖燃、曾山东分开创作,经过二十多天的时间,每个人创作了一件作品,曾山东是毛主席挥手的《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刘祖燃是毛主席双手叉腰的《冷眼向洋看世界》;我是毛主席手持地图的《胸怀世界》。作品完成以后,要等省主要领导来审查。等了好几天,领导来了,他看过以后就指着我的那一个说,这个还可以,我们谁也不敢吱声,只有心里暗暗高兴,因为作品通过了,可以回去交差了。特别是我,因为是我创作的,但当时又不能说是我创作的,只能说是大家搞的。回来之后,就进入了紧张地生产制作之中。”

       刘远长回忆,整个工作经过了四道难关,一是生产小样关。我们三个人的作品都投入了样品生产,在我的印象中做了好几件样品,还加了彩,都有一米多高。二是泥巴关。小样出来后,要在三件作品中选择一件进行放大。究竟选哪一件要由领导决定,我当时只是三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一般的职工,有关挑选过程一概不知。谁知,最后还是挑选了我创作的那一件。但是,那个年代反对突出个人,强调集体主义,即使选上了我的作品,但都不能对外宣传。由样品到最终产品有一个放大的过程,当时决定,要按照主席实际身高即1.83米来制作,加上底座,总长要达2.83米,雕塑瓷制作这么大的品种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所以,原料配方显得极为重要,因为配方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收缩率,进而影响成型过程中和成瓷以后是否会发裂。为此,还特别从外厂请来了两位熟悉原料配方的技术人员,一位是建筑卫生瓷厂(景陶瓷厂)的王平,另一位是华电瓷厂的工程师。通过多次试验,终于探索出了一种将瓷器料(将瓷片碾成粉状)掺入泥巴之中的办法。实践证明,这样的工艺过程是正确的。三是成型关。当时,决定按选出的样品《胸怀世界》做三尊大型瓷雕主席像。由于体积高大,究竟用怎样的成型方法,也是通过实践对比了多种方法。最后采纳了刘来保的新方案,即分模法。参与成型制作定型的除了伊一鹏、曾山东、蔡敬标、刘祖燃这些主角外,还有年轻人余细根、丁镇生等一批操作工人。总之,这项工作是集体劳动的结果。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成型过程中突破了一项重要工艺:之前的人体瓷雕作品特别是大型作品基本没有两脚直接落地的造型,一般是坐姿或半身像,而这一次按照上级指示,要突破固有的工艺处理方法,使瓷雕像的两只脚直接落地。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达到了目的,这是传统瓷雕在工艺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四是烧成关。如烧成匣钵问题;坯体如何放进窑弄(煤烧圆窑);窑弄的最高点不能适应直立竖烧等。为了克服没有特大型匣钵的难题,就采取用耐火砖围搭的办法代替匣钵,即先把坯胎送进窑弄再用耐火砖将其围住。坯进窑弄时受到窑门的限制,就拆了窑门装坯进窑。在成型过程中就考虑到窑弄的高度问题,所以整个产品分成两段,即头首为一部分,身躯为一部分。烧成过程中大家都捏着一把汗,因为瓷器的最终结果要看一把火,但当开窑见货时却非常成功,三个质量都很好,三件作品都加了彩。这项工作先后经历了大半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