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要能抓住机遇,也要找到自己的线索和符号
出走回归,我要的只是用心与空间对话。"
——刘建华
刘建华
当代艺术家
展前
这是极寒之后的难得晴天,2021年1月14日,在《白纸》正式开展前两天,我们前往 CGK昆明当代美术馆,见到了刘建华。
美术馆的墙面刷了新漆,刘建华正在指挥工人布置展览 的最后一件艺术品——聚核。
《聚核》,瓷,可变尺寸,2012-2018年
他小心翼翼的将雪白的瓷片递给工人,并反复让他们调试艺术品悬挂的角度和位置,直到这些冰冷光滑的白色瓷片像羽毛一样盛放在大厅上方。
机遇
他向我们讲述自己的经历,既欣慰于自己抓住了中国开放的机遇也感叹自己从小习得的传统陶瓷手艺。
时光流回到1974年, 年仅12岁的刘建华被父母送到当时在景德镇的舅舅——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处学画。
春节合影,后排左起:刘建华、舅舅、舅妈,前排左起:表妹、外婆、弟弟、景德镇,1976年
“我的舅舅是当年的大学生,也有很好的制陶手艺。”刘建华就此与陶瓷结缘,并在两年多后进入景德镇瓷厂,成为了一名年轻的瓷厂工人。
刘建华与舅舅刘远长,景德镇雕塑瓷厂后山,1979年
瓷厂的生活对于这位小小陶瓷工来说并不如愿, 8年时光平淡的缓缓流过,每长一岁,刘建华便对“外面的世界”更添一分憧憬。
“看着那些老瓷工,我仿佛看见了自己未来的样子。”刘建华不愿意继续这平淡如水的日子, 1985年,他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机遇”。这年,他考上了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现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摆脱了陶瓷工人的身份。
告别
“我当时兴奋得把我学制陶时的工具都送人了, 想彻底告别从前的一切。”
1986年,刘建华在景德镇陶瓷学院
上世纪的改革开放浪潮带来了大量艺术浪花的涌入 ,高速开放的社会,不只是经济、交通,当时的年轻艺术家们也被裹挟在这洪流中。
在当时刘建华的认知里,西方艺术家罗丹作品所用的钢、铁、铜这类金属材质才配得上是艺术家的表达符号。
“陶瓷只是工艺美术材料,只是制作生活用品的介质。”年轻刘建华与陶瓷决裂的心意更加坚决。
刘建华在其作品前,1991年
2005年, 刘建华在作品《梦想》中亲手将青白瓷烧制的6000多个原型生活物品砸成碎片,宣布与过去决裂。
《梦想》,瓷、影像,可变尺寸,2005-2006年
作品于2006年在第一届新加坡双年展展出
问
心
纯白的陶瓷作品被刘建华敲碎在那个空旷寂静的展馆大厅中,碎片堆积成山,被观众踩踏、跨越…… 但是陶瓷碎了,表达艺术的介质又在哪里?
他开始重新审视陶瓷材料,也开始审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 中国的当代艺术就要被西方当代艺术推着走?中国有没有自己的当代艺术?
刘建华工作照
“艺术家想要与空间对话,还是需要找到自己的线索和表达符号。”刘建华在尝试了多种材料后,最终重新拾起陶瓷,开始探寻其作为艺术媒介的更多可能性。
于是刘建华将陶瓷做成纯白的 垃圾、城市、泰迪熊、城市……
《水中倒影》,瓷、灯光,可变尺寸 ,2002-2003年
作品于2003年在北京犀锐艺术中心展出
《日常·易碎》 ,瓷,可变 尺寸 ,2002-2003年
作品于2003年在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出
《出口——货物转运》,综合材料,可变尺寸 ,2007年
作品于2007年在上海外滩三号沪申画廊展出
“无意义 无内容”刘建华用这种简单的材料表达着自己的人生体会和艺术家对人类命运的关切。
白
纸
日头西斜,CGK昆明当代美术馆中,放置《方》展品的房间呈现出温暖柔和的光线。用陶瓷制作的“金属液滴”被覆盖在柔软的塑料薄膜下,安静地倒数着开展日期。
在《聚核》展厅内,工人也调整好了最后一片陶瓷。
人群渐渐散去,不久前还人声嘈杂的空间变得十分安静。
本次展览,刘建华继续 利用冰冷易碎的陶瓷材料打造出白纸、火焰、墨迹等柔软温暖的物体, 利用不同材质之间的质感反差,衬托着一种有距离感的视觉欺骗。
《白纸》(局部),瓷 ,200 x 120 x 0.7 cm ,2008-2019年
《泡沫墙》(局部),瓷,可变尺寸,2018-2020年
《迹象》,瓷 ,可变尺寸 ,2011年
作品于2013年在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展出
《黑色的火焰》,瓷,可变尺寸,2016-2017年
作品于2019年在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展出
观
看
“ 上世纪艺术浪潮中昆明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艺术家,他们至今还活跃在艺术界各处,并被国际艺术社会认可,我认为昆明真的与中国其它地区很不一样。”作为与昆明有不解之缘的艺术家,时隔多年又回昆明办展,刘建华也不由心生感触。
刘建华(左一) 与昆明艺术家在云南大学科学馆《生活类型》展上,1996年
艺术是艺术家内心的呼喊,艺术是社会发展产物,刘建华认为艺术有所谓的艺术责任——就是向观众阐述更多的现实。
疫情过后社会发展的节奏暂缓,刘建华认为这很正常,也是一个 让人类反观自身社会的好时机。
“我希望来看展的观众能包含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刘建华用自己敏锐的艺术嗅觉将人们视而不见的社会现实用纯白陶瓷展示出来, 并希望其超越艺术品本身,能够唤起人们对社会更多的思考。
也希望看展的观众,能够沉下心来,完成属于自己的审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