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薄施淡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扬龙作品醴陵扬龙窑作品展研讨会王东声老师发言
时间:2016.11.19上午
地点:国中陶瓷艺术馆
王东声:说点自己的感受,我也是第一次参加这个类型的研讨会。刚才有些老师说了一些意见,我也非常认同,包括陈先生的作品以及体系里的艺术。实际上我是外行,不是搞陶瓷专业的,说点外行话,大家见笑了。
看到这些作品之后,很喜欢、很惊讶,特别认同刚才尚老师说到的,也是我所见到的类似于陶瓷工艺或者在外面看到一个人的陶瓷过程,第一次看到画得比较工细类型的,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第一次以个人或者一个体系里面,把陶瓷的格调做得这么高雅,有很深的感受,像一股清流,陶瓷能够做到这种程度,我认为是非常好的。
另外,这种作品从题材和手法两个角度都是创作作品要考虑的,因为我对陈扬龙先生不是特别熟悉,但是我可以看到这里面有一些作品都是自己打稿、自己原创,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难得。我反复地看黄花,我还问老师叶面上的叶茎怎么画的?不单是叶茎,里面很细微的机理效果,肯定是一种技术才能达到的。很惊讶可以做得那么精微。手法和文创性方面,都很难得。
另外说一点我自己的感受,对于陶瓷也好,或者中国现代的陶瓷,我也数次去过醴陵,过去那边画,浪费了很多陶瓷材料,因为我是搞水墨的,我也是尚刚老师批评的很粗野的那类,文化很个人化,有些东西很抽象。但是我今天看到陈先生的展览,也有一个个人的思考。现在这个时代的学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打开的,在于陶瓷方面,工艺、美术、绘画、书法、油画、装饰、理论、美学、哲学等等,我觉得很多东西都是展开的。我们中国的陶瓷怎么样来发展?我觉得涉及到这样的问题。
一、国家在体系方面的建设。
二、怎么激发现在市场上真正拿出来代表这个时代的作品,用什么机制来激发?实际上这都是问题。
我觉得这两个我们也都知道,有一个我个人对中国和日本在这方面的比较,为什么日本能够有那么多重量级的大师出现,他们为什么能够做得那么好?尤其是工艺这一块,我认为日本是超过中国的,作品优良优质很多。因为我对这方面有一些兴趣,也有阅读的习惯,因为日本在各自的领域没有国家层的机制,战后如何平复、抚慰受伤的民众心灵,他用哲学方面,比如说禅宗的角度,他们用相对哲学化的思想注入民众,抚慰心灵,同时这方面又激励各个领域的创作,有些方法在迅速崛起。崛起实际上是心理的崛起,自信度或者支撑所有行业、行当推进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这个机制不存在,我觉得很多东西很难往前推进。因为人类无非是人与物之间的对应,但中间的机制问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个机制,人与物就不能衔接。个人看法。
对于中国来说,如何能够推进中国现在的各方面,我觉得陶瓷也涉及到这样的问题。
另外,对于一个领域里面,大的体系、大的机制到小的,包括到扬龙窑的内部也涉及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说陈氏家族的理念,如何推进扬龙窑的发展,实际上也涉及到很多方面。仪式上是如何打开的。
另外,如何更细腻地考量在你你所做的前面的工作的基础上发展,我觉得不止是技术性,更多的还需要理念、思路的推进和建设。很有多的想法。
说一点个人的想法,谢谢!
吕品田:借着陈扬龙的技术谈到了日本的经验,当天我们还需要关注日本的经验对今天经济的发展借鉴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