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正安教授在泉州工艺美院开讲题为“中外古陶瓷塑造作品赏析”的学术讲座,为瓷都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陶瓷知识盛宴。
李教授通过纵向了解、横向比较等方式,赏析不同时代、地区的陶制品,深入浅出分析各类陶制品的塑形和寓意,通过生动的案例分享中外陶瓷艺术,以及他关于中外古陶塑的最新研究心得体会。
陶瓷是上天赐给人类的礼物
现在中东充斥了战火、贫穷,然而在历史上,这里却是包括陶器在内的文明重要发源地。”
开场,李教授就从人类文明的源头——两河流域出发,为我们一一梳理了古陶瓷的发源。
古陶瓷的诞生,离不开泥、水、火、人这几大要素,而人类历史上陶瓷文明的起源,都和各种大型河流有着密切关系,例如埃及的尼罗河,巴比伦的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的恒河,中国的长江黄河。
而上天特别眷顾人类,它把最坚硬的石料,进行风吹雨淋,用河流冲刷成软绵绵的陶泥,而我们人类则又把它烧成了坚硬的陶瓷,这是不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呢?
李教授说到,人的需求、大自然的眷顾、人类的艺术联想就促成了陶瓷的形成。
原来古人早就知道了仿生设计
从正面看,黑鹰尖而略弯的勾嘴微微张开;利爪突出。从侧面看,却是一件炊具,鹰的胸部和腹部构成了整个鼎身,整件物体又是器物,又是陶塑。
李教授说到,所以我们不要把传统和现代、艺术和设计割裂开来,认为原始的完全就是过时的东西,事实上很多现代设计思想追根溯源来源于我们古人的智慧。
李教授强调,陶瓷从业者要不忘初心,在继承古人智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他特别提到了著名陶塑品牌英国纬奇伍德对待传统浮雕技艺的例子。
这家公司不满足于工艺技术很成熟的贴浅浮雕图案的效果,在最现代化的生产厂里,制作出了难度更大的高浮雕形式,他们称之为“黑豹瓶”,这种集连贯性强、平面性与立体性兼有的高浮雕贴塑器物,应是其高超手工技艺精进的又一佐证,也不失为对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的致敬。
李教授认为,陶塑的制作与练习,不应只是简单地重复基本法则,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将它们综合运用,可以尝试性地将两种或多种方法同时运用,以灵活多样的造型手法,创造丰富的陶艺形式。
德化应该如何看待既有的陶瓷成果
由此,他对德化瓷的创新传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李教授说,德化白瓷的基因不变,德化白瓷生动圆润洁白的特点可以不变,但是要和环境实时变化,要注入活力,利用好现有的最新技术工具,互相融合,共存共生。也就是,“特质不变、适时进化、融入生活、注入活力、互为兼容、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