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国制瓷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皇帝的爱好与提倡,加上数千年的经验,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使得清代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吸引大量外国机构、商人纷纷求购。
清乾隆天青釉象耳海棠尊
乾隆盛世代表作,高大恢宏 , 色泽纯净,通体无丝毫瑕疵, 釉色如清晨湛蓝的天空,富有动感的象鼻向下延伸,给海棠器型 增添了活泼美感,流到欧洲后又重新镶制了纯金饰件。
18世纪前期,欧洲的英、法、荷兰、丹麦、瑞典等国被允许在广州设置贸易机构,使中国瓷器在欧洲的销售量达到历史上的高峰。
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记载,每年仅巴达维亚一地远往欧洲的瓷器就达300万件之多,如果再加上其他国家及中国商人直接运往欧洲的瓷器,其数量之巨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清代的外销瓷
是如何制作、运输、交易的呢?
一组百年前的《瓷器制运图》为您揭秘。
《瓷器制运图》共有34幅,以水彩绘成,为十八世纪清代景德镇制瓷工序的难得纪录。
这类画专为外销西方市场,一贯形象化地说明中国文化的各种面貌。各图详细显示陶匠分工、官窑及外销瓷器的制运,以及广州夷商的活动。
中国外销画起源于广州的画室,当地外国商人(夷商)云集,形成中国工艺品活跃的交易市场,随后外销画画室亦于香港兴起。
01
饶州
本组画以“饶州”为题而揭开序幕,画面描绘官员乘船沿昌江抵达景德镇。图中所见红塔地标,建于北宋初年。
在旁的官方粮船悬挂著黄旗,负责征税。在漕运制度下,漕船(即粮船)从民间征收地租田赋,经水道解运京师。清代税收除以粮(米)缴纳外,亦有城砖、瓷器、布匹、棉花。
02
凿土
工人应是凿采瓷石,一些担著石泥篮子准备离去。
03
樁土
工人正利用水轮车,藉山上流水推动水碓,将采石粉碎并淘洗干净。
04
踏土
水牛正来回踩踏泥池,混和泥与水,使之成浆,浮面一层将提走另作沉淀。
05
筛土
备用的泥浆送到作坊过筛,筛子由妇女以幼细的马尾毛织成,再倒进双层绢袋过滤。
06
泌砂
泥浆过筛后倒进缸内,流走水份,凝成固体泥块。用无底木盆放在数层砖块上,内铺质幼大布,放入泥块包紧,另加砖块压实,待所有水份吸收。
07
印土
在泥块完全干透以前,倒进长方形模具内定型,再以钢线鎅开,印上商号。待泥砖晒干后,送到作坊存放。
08
卖土
白墩子及高岭土均于安徽祁门诸山凿取,制成泥砖后运往景德镇。
09
炼土
泥砖运到景德镇后先贮于山洞,再经淘净及搅和。高岭土与白墩子须按特定比例混和,放进铺砌的地坑内用木铲搓揉。
10
车胎
拉坯工正利用轮车塑造盘、碗、杯、碟等圆器,轮车上木圆盘与机轴成垂直角度,不停转动使拉坯厚度均匀。旁站著工人,手执悬绳,以脚帮忙推动轮盘。
11
修胎
图中泥坯正待晒干。棚内修坯匠用轮车以小刀修削器表,棚外挑夫肩担一板条的泥坯。
12
盪釉
均匀上釉有两个方法︰蘸釉及吹釉。图中工匠手持小圆器圈足浸入色缸上釉,称为蘸釉。至于大圆器或其他器形(琢器)则用竹筒蘸上釉色,均匀吹向器表,就是吹釉。
13
据柴
景德镇四面环山,故源源不绝有木柴燃料供应。图中可见柴工带著斧锯伐柴,一些准备挑柴离开。
14
装窑
瓷器须经高温窑烧。瓷坯放进匣钵后装窑。
15
烧窑
工人担柴到来,以供窑工加柴添火。
16
出窑
图中正在开窑,匣钵呈紫红色。而窑内仍处于高温,窑匠须用湿布包裹头及身,双手缠上逾十层厚布、浸泡过冷水的手套,入窑取出烧成的瓷器。
17
出装
粤商带备行装、盛礼,前赴景德镇订购瓷器,准备会见接待他的当地代理人。
18
投行
粤商带备行装、盛礼,前赴景德镇订购瓷器,准备会见接待他的当地代理人。
19
请酒
图中行商设宴招待粤商。屋内布置不乏当地出产的彩瓷,包括宴桌上的碗盘、案上花瓶及大盘。
20
订货
粤商向景德镇牙行商人订货,屋内红字写有“早晚时价不同,目下一言为定”,意谓双方协商后的价格将是定价,也不会有收据作实,一切只遵照口头协议。可见店员正使用中国传统的算盘及银锭秤。
21
催货
粤商在预定的日子提取瓷器,旁有陶工因被要求更换大量次货,而表现不满,被仆人拖拉劝走。
22
鬦彩
图中描绘景德镇的彩瓷作坊,瓷器上彩之后,将运往北京或广州。画面另见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幕︰左方一位老人戴著西洋眼镜,细心在瓷器上彩。
23
明炉
白瓷涂釉上彩须经第二次低温窑烧,以稳定器表的颜色。图中工人正检视明炉,可见炉的前门打开,炉底放置炭火,上置铁叉承托铁轮,瓷器置于轮上转动烧烘。
24
箍桶
工人正凖备制造木桶的材料,以包装瓷器运输。
25
交艸
乐师正演奏娱乐茭草匠工作。草扎瓷器包括白瓷或青花瓷,将运往广州加工釉上彩。
26
装桶
图中除了装桶工人外,可见管工在旁核对货单,另有工人在桶外书写商号。茶壶等西方风格的瓷器为主要出口货,当时民间也作日常用具,可见于屋内案上一例。
27
送客
景德镇的牙行商人正送别粤商。粤商带著一船的瓷货,满载而归。
28
过滩
图中瓷器正渡过鄱阳湖,随后会转入赣江到达南昌府,队伍在此会转行陆路,由挑夫担运瓷器,翻越横卧江西、广东两省边界的梅岭。这时湖面风急浪高,二船伕须竭力掌舵,另二人驾驭方向,以免触礁。商人则忧心忡忡在舱内观看。
29
过岭
图中装桶的彩瓷由四人担运,而装箩的白瓷只需一人,商人则安坐二人抬轿中。队伍翻岭后,再循水路沿北江南下,经英德、清远、东莞、佛山到达广州。
30
归装
图中黄埔江一艘悬挂红十字旗帜(应是圣乔治十字旗或英国国旗)的外国小船正划著,以及载满装桶瓷器的货船,可能准备缴付关税。画面描绘了广州城景致︰中央小岛原名“海珠石”,上筑有庙宇及祠堂,清初时放置二十台大炮并改名“海珠炮台”。背景中花塔地标为六榕寺一部份,建于两宋时期。
31
法瑯
在广州加工的彩瓷名为“广彩”,别具西洋设计风格,专为出口制作,大部份是餐具。
32
暗炉
暗炉用于烧成较大的釉上彩瓷。图中瓷器放进封闭的双层炉壁,内烧炭火,一般烘焙一个昼夜。
33
开铺
图中所见欧洲人手持两袋货币到中国瓷商购货,很可能就是十八世纪后期的国际货币西班牙银元。
34
发财
压轴画面描绘广州举行的祭神典礼,充满节日气氛。除了身穿官服的商人欣赏酬神戏外,妇女及小孩也可参与。酬神戏向风火仙师酬谢神恩,感谢祂一年来的庇佑。屋堂内挂起一面西洋镜,反映出舶来品在广州相当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