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授课|第三十二讲:王清丽教授《花鸟瓷画创作》
2023-09-06

图片

图片

国家艺术基金

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红绿彩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训》

图片

2023年8月13日下午,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红绿彩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训》第三十二讲《花鸟瓷画创作》由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清丽教授主讲。讲座前,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张俣晴为学员们介绍了王清丽教授:硕士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博士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现为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教授在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创作上,一直聚焦在花鸟题材之中,且有很深的造诣。王教授的作品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工艺的技术,另一方面是将传统的样式、题材、图案、技法等元素融入到新时代审美而再创作,使作品传达出天趣为上的美学精神。

图片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张俣晴主持并介绍王清丽教授

课程的开始,王清丽教授为学员们概述了此次讲座分享的主要内容,她将结合自身创作经历以及现阶段其对瓷画创作的思考,分为瓷画的概念及基本理论知识、瓷画的历史发展及装饰特点、花鸟瓷画的临摹技艺训练和花鸟瓷画创作的应用与实践四个章节,给大家进行理论教学和创作经验分享。在此过程中,她将简化历史性相关的理论部分,更多聚焦在创作经验上,而在后续指导创作部分,则会把目光聚焦在红绿彩造型和装饰的适配方面,与学员们进行交流互动。

图片

▲王清丽教授授课现场

课程第一部分,在介绍瓷画的概念和历史之前,王清丽教授为学员们解释了出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追寻瓷画创作现象的原因。瓷画流行的原因,王清丽教授总结了三点:其一是陶瓷载体与绘画形式的完美结合,体现瓷的语言,传达画的意蕴。其二是瓷画形式多样,种类丰富,可以独立成体或家具镶嵌结合,应用现代家居装饰,让瓷画走进生活。其三是文人画家参与画瓷,融入现代绘画艺术的审美意趣,让瓷画具备收藏功能。为了更好地强化人们对瓷画的认知,使瓷画如同国画或油画一样成为一个艺术门类,那么弄清瓷画的概念和历史就显得尤为重要。瓷画是由陶瓷绘画的概念演化而来,主要以陶瓷材料作为创作媒介,在二维瓷板或三维的立体器型表面上、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和表现技巧在瓷器坯胎上进行搭配组合、自由塑造、传达出一定的创作理念与精神内涵。自清末,以程门为代表的新安画派开创了瓷上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一直影响现当代瓷画艺术的创作方向。

图片

▲王清丽教授授课现场

课程第二部分,王清丽教授则是为学员们讲解了花鸟瓷画的临摹技艺训练方法。她首先为学员们解释了为何要进行技艺训练?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陶瓷技艺,继承优良的传统工艺,是传承的基础,也是创作的前提。王清丽教授建议学员们在花鸟瓷画入门时应临摹雍正粉彩瓷盘,掌握粉彩技艺如勾线、洗染、赋色等,还可以临摹宋人花鸟,体会宋人花鸟画的审美意蕴。因雍正时期的花鸟画题材的粉彩瓷,大多都是受到国画大家恽南田的风格的影响,正如《饮流斋说瓷》中所言:“雍正花卉,纯属恽派。没骨之妙,可以上拟徐熙。”同理,学员们在进行红绿彩的创作,学习红绿彩的技艺也是重中之重。在技艺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明确什么是好的红绿彩。好的红绿彩应该具备线条刚劲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图案丰满精细和画风古色古香这些特点,且兼具外在的艺术面貌与艺术风格和内在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品位。

图片

▲王清丽教授授课现场

课程第三部分,则是关于花鸟瓷画创作的应用与实践。花鸟瓷画是以花鸟虫鱼为描绘对象的画,包括花卉、蔬果、翎毛、草虫、走兽,在创作画法上又细分为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大类。王清丽教授告诉学员们,无论是用什么技法创作瓷画,我们都需要寻找创作的灵感来源。而创作的来源往往在我们观察自然后,通过写生转化而来。写生不是照搬自然,而是抓住动植物与人类天然的联系,通过写生的对象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另一种方式则是需要我们感悟生活,感受对象,有感而发,即兴创作,即“外事造化,中得心源”。随后到了真正的创作阶段,王清丽教授则结合自身和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及创作经验,更细致地为学员们讲解了创作中作品构思、构图、制作和完善这四个环节。

图片

▲王清丽教授指导学员创作

课程的第四部分,则是王清丽教授指导学员们进行红绿彩创作。王清丽教授细致地浏览了每位学员的作品设计稿,针对学员们作品中不同的问题,提出了其关于造型和装饰方面存在的问题,协助学员们对作品进行进一步修改,为学员们后续的创作提供了更多指导性建议。最后,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张俣晴对此次课程做了总结:首先感谢王清丽教授的精彩授课,此次课程前半部分以理论授课为主,课程的后半部分则是对学员们进行创作指导。王清丽教授通过自身的创作经历,传达出对自然生命最本真的感受,并且此次课程对大家目前的创作阶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图片

▲课程合影

王清丽教授简介及作品:

  王清丽,1982年出生河南信阳,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硕士,武汉理工大学艺术学博士。现为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江西省双千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领军人才。江西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理事,江西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江西省侨联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理事,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主要从事中国画教学及瓷画艺术创作研究。主持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青年项目1项及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省社科项目10余项。中国画作品入选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百家金陵中国画展等重要大型学术展览,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美术作品展览奖励60余项。出版专著《瓷上璀璨—清代粉彩花鸟画形式美探究》《新视野当代名家中国画鉴赏系列丛书—王清丽》,在新美术、美术学报、中国陶瓷、艺术评论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图片

▲《暮色》,100cm×100cm,粉彩瓷板画,2022年,王清丽

图片

▲《竹印记一》,113cm×30cm,2021年,王清丽

图片

▲《柿柿如意》,100cm×100cm,2021年,王清丽

图片

▲《硕果》,70cm×28cm,2022年,王清丽

图片

▲《和风》,60cm×32cm,2023年,王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