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8月26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湖南省教育厅指导,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主办的“第三届传统工艺振兴发展论坛暨湖南传统工艺蓝皮书发布会”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举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教授应邀出席并作了“传统陶瓷工艺美术现代性转换和实践”专题演讲。本文为李文跃大师的演讲稿——


作为陶瓷非遗传承人、我们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传承中华优秀陶瓷工艺美术文化、挖掘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美术现代性表达应用可能性?如何让传统陶瓷工艺美术在保持其文化底色和价值的同时,又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审美标准与艺术形式、内容吸引新的受众?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在保护和传承传统陶瓷工艺美术特色的同时,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在现代生活中展现新的魅力,彰显新时代精神呢?


一、传统陶瓷工艺美术的特征
传统陶瓷工艺美术是艺术与科学的结晶,是每一件陶瓷制品都由陶瓷材质,造型和装饰三个基本要素有机组成的整体,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文化特征。它既具有工艺美术的一般特质,又保持了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性,彰显了中国的文化特色。传统陶瓷工艺美术集合了以下几种特征:
一是实用性。传统陶瓷工艺美术品历史悠久,从古至今都服务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陶瓷制造工艺也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

二是审美性。陶瓷器皿在实用的前提下,具有造型规整,装饰多样,内涵丰富的特点。其装饰形式有釉下彩、釉中彩、颜色釉、综合装饰等。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美术是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为基础,经历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人类文化遗产,是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陶瓷材料与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和总称。

陶瓷工艺美术的目的在于通过陶瓷材料的象征化、形式化,以表现生命的意境。其作品除了营造意境外,还在于揭示生命真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陶瓷工艺美术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创造美的过程中,艺术家以各自独特的眼光与视角,不断延展着艺术的意识空间。 陶瓷工艺美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种,具有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属性,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精神、智慧和创造力。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传统陶瓷工艺美术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三是人文性。陶瓷工艺美术装饰以其精美的图案,丰富的色彩,独特的工艺、精湛的制作技艺,巧妙的创意以及全新的观念,形成了独有的工艺绘画形式,形成了特有的陶瓷文化。 中国传统工艺陶瓷美术来源于社会生活,寄托了不同历史时期帝王与陶人的情思,其与单纯的工业化产品在人文特性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选材、加工工艺、功能取向和装饰方式。

二、传统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
传统陶瓷工艺美术是独具魅力的我国传统艺术形式,由于地域和民俗的差异而形成了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其中涵盖了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内容,发展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传统工艺美术正在面临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冲击,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影响下,人生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生活方式转变带来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改变,致使人们对传统陶瓷工艺美术亦有新的期待与要求,随着新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

当前,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艺术审美也与时代的发展靠拢,引领着新的艺术流行趋势。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环境下,传统陶瓷工艺美术怎样发展?需要创作者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进行现代性转换,应用现代发展理念进行有效的创新、变化,将传统陶瓷工艺美术的魅力充分的发挥出来,促进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性转换与发展。
我国拥有众多的传统陶瓷工艺美术种类
1)日用陶瓷
2)工艺陶瓷
3)艺术陶瓷
4)建筑陶瓷
5)雕塑陶瓷
6)单色釉瓷
7)彩绘瓷
8)环境陶瓷
9)装置艺术陶瓷
10)其他


三、传统陶瓷工艺美术的创新与现代性转换
传统陶瓷工艺美术包含了我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多种形式,比如陶瓷坯体雕刻、陶瓷装饰以及陶瓷雕塑等多项技艺、是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和历史的沉淀而形成的艺术形式。
传统陶瓷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精湛的制瓷技艺名扬海内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陶瓷工艺美术、如何伴随着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与当下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作品既保留传统文化特色、又兼具民族性、时代性,将传统文化同现代设计思想相融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现代表现形式,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精神的现代陶瓷艺术品,如此才能真正随时代步代前行。


1、传统陶瓷工艺美术创作表现形式转换
自上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科学技术与艺术思想的不断发展,传统陶瓷工艺美术接受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双重洗礼,表现形式和创作理念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创新发展。
创作过程中,开始摆脱传统陶瓷装饰中存在的“传统图案化、装饰化依附器物功能”的理念,逐步尝试跳出“器物功能制约”,不仅在陶瓷器物上绘制精美的纹饰加以装饰,更作为一种纯绘画审美价值的瓷画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艺术创作表现。
实现了传统陶瓷工艺美术由“生活实用”装饰手法向“独立审美”瓷画艺术作品形式的巨大转变。


现代陶瓷“瓷画”艺术作品特点
1. 绘画性。作品是画出来的、写出来的,而不是制作出来的;在构图上别有风味,笔墨。、色彩的运用巧妙,有绘画感,画面气韵生动,意境幽
远,给人独特的审美体验。
2. 个性化。瓷画作品有作者独特的风格与绘画语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观。
3. 时代性。作者有感于社会、有感于时代,反映社会生活、反映时代的变化……现代陶瓷瓷画艺术作与中国画、油画等艺术表现形式相比,当代瓷画艺术表现形式已经具备同等的创作自由空间与艺术表现能力。


1、绘画性,新时代陶瓷艺术家以求变出新的创作理念,将传统陶瓷工艺与纯绘画性艺术创作相结合,绘画题材和艺术表现形式得到极大发展。
同时,又发挥各自作者的优势与特长,不断挖掘、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开拓陶瓷表现新领域,充分展现代陶瓷艺术作品精湛的工艺,神奇的艺术魅力、表达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丰富文化的内涵与材质美感,创造性表现具有时代气息的当代陶瓷艺术样式。
2、个性化,是陶瓷工艺美术作品与工业产品最大的、最本质的区别。当代陶瓷艺术家,瓷画艺术创作、一方面向传统学习,继承传统陶瓷工艺美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特点。一方面又着意强化艺术创作的个性化当代性主体意识、情感意识的表现,借助当代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创新艺术的表现性形式,发挥自己的艺术创作灵性。
在当代瓷画的艺术作品,创作者们将作品的个性艺术表现形式与作品的当代性表现摆在主要位置,这一举措增添了当代瓷画艺术表现的审美品位,并丰富了当代瓷画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这是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画所不及的。

3、时代性,充分体现了瓷画艺术家各自鲜明的思想性格,注入强烈个性情感与时代特征,瓷画艺术创作、作为一种表现载体,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与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感悟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在创作中求新求变,从而为传统陶瓷注入新的生命元素,使传统瓷画产生质的飞跃,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与时代气息。
可以说,优秀的当代瓷画作品,是作者个性化情感和对自然生活感悟艺术性表现的完美体现。同时,个性化的艺术创作,催生出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表现,这是现代瓷绘的发展趋势,也是瓷画技艺的传承创新动力所在。


2、传统陶瓷工艺美术创作观念的转换
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和当代瓷画装饰多具体描绘特定的历史、特定的人物,或以古典小说、神话传说、诗词中的人物为装饰题材内容。而当代瓷画作品装饰题材,内容从表现内容的特定性向有感于生活、有感于时代的内容与艺术形式自由发展。
一来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可不具体地表现某个朝代、某个历史人物典故,代之以丰富的人物遐想与寄托自己的情思、思想。二来装饰内容的自由性也为瓷绘创作者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并为画面人物造型的变化与表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一突破,改变了传统陶瓷绘画人物装饰以说明性图示表现为主万变不离其宗的传统装饰习俗,从而使创作者能够将更多精力转移到艺术表现形式、作品时代性与意境、气韵格调等方面的美感追求过程中。


3、传统陶瓷工艺美术工与艺的融合
当代瓷绘人员由于有开阔的知识背景及各有所长的技艺才能,瓷绘创作者思维从单向思维传统型。
向多向思维开拓型发展,因而出现了瓷绘在工艺性很强的造型中加入艺术的表现,或者将传承的文化转换成现当代艺术形式,并综合应用多种装饰技艺、多种工艺材料、多种艺术表现创造手法为一体的新趋向。使作品形式符合当代气息。当代瓷画艺术这种工艺与艺术更新与创造上的突破,是把传统陶瓷的工艺与技术的特性同其他陶瓷绘画艺术装饰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
更注重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新材料和创新新的技法,更注重综合运用多种新材质和新材料,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优势和特性。在作品上借古今之式运以新意,为陶瓷创作更新与创造提供了广阔之路。
有的作品把油与料肌理变化的特性效果同绘画主题表现内容相结合,体现材质之美,有的把青花瓷画的鲜艳明亮与墨彩瓷的清丽典雅之意蕴工艺融为一体,创新和变化出众多的创作形式。

有的还在某一画面以单一墨彩红色作画,主题纹饰则用墨色变化状写主题纹饰,形成“万红从中一点绿”的强烈对比效果。除了使用传统绘画装饰的笔与彩料外,还不断探索高温色釉绘画与粉墨彩瓷画艺术性表现技艺相结合,釉下高温色釉绘画和釉上粉彩绘画合于一体,呈现出意趣丰富,天人合一的效果。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对话,情感与物的交流。别有新意地创造出有思想、有主题的纯艺术,当代瓷画艺术表现新天地。

4、传统陶瓷工艺美术创作题材创新
题材是艺术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广义的题材,泛指陶瓷作品描绘的社会生活的领域,即现实生活的某一面,如工业题材、农村题材、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等等。瓷画作品题材,是艺术作品在内容上的类别称谓,
传统陶瓷、常见的图案是龙、凤、吉祥、八宝等题材、人物绘画题材是百子、罗汉、寿星、关公、嫦娥奔月、钟馗等题材,尤以观音、如来佛等形象居多;出现这种现象,第一个原因来自市场或客户。上述题材是世代相传统的,从而给某些消费者造成一种印象:传统陶瓷就应该是这样,反映历史,古香古色。而创作者为了满足传统文化爱好者的这种需求,就不断重复创作此类题材。传统陶瓷制瓷技艺传承师父带徒弟,有的从入行那天开始,就跟着师傅学做某些或某类题材,然后一辈子只会做这种题材,别的题材也不会做。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2023年6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调研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作品要反映时代,体现现代文明的成果。这是陶瓷艺术创作首要解决的命题,因为作品的主题思想、要表达或反映的内容(创作题材)必须贯彻到陶瓷艺术创作、设计之中。
瓷画创作者,作为时代的亲历者、见证者、创作者,通过不同的绘画题材、画面表现、技法与艺术风格,反映着不同时代的精神追求。
回望不同时期的瓷画作品,那些反映时代风貌,展示时代生活,兼具时代性、作者个性主题性的经典作品,始终闪耀着璀璨的艺术魅力。
而那些重复前人,抄袭前人,脱离时代毫无艺术建树的作品,由于作品没有反映时代,反映社会生活,时间久远将逐渐被历史所淘汰。
在当代瓷绘艺术创作发展中,我们也时刻强调艺术创作题材的时代感,恢弘的时代精神;
如何运用好手中的笔墨,以艺术视觉语言为媒介,创造出新的题材与表现形式、新的绘画语言,为恢弘巨变的时代做出艺术的注脚,这是我们当代陶瓷人必修的功课,也是创新的必要过程。


时至当下,一是要为满足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提供有效供给,二是要从满足功能需求向文化需求转型。
传统陶瓷工艺美术题材创作现代性转换路径与探索实践
一是以中国历史故事/事件为题材
二是以当代科学技术等重点领域为题材。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驱动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离不开科学技术。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陶瓷艺术创作,作为中国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不论处于任何时代、不论作于任何器物媒介之上,中国文化精神的烙印丢不掉、抛不开。传承创新,就是在扎稳“根”的基础上,逐步追求创作的个性化,拓展作品创作理念,更新作品创作的工艺与艺术,展现作品创作背景的时代感、历史感,推动陶瓷技艺的不断革新,促进瓷画艺术的延续和升华,让陶瓷技艺绽放出新时代的光彩。

三是以自然风光,革命圣地与新时代乡村为题材
四、传统陶瓷工艺美术艺术转换为文创衍生品实践
所谓艺术衍生品,是指由艺术品衍生出来的,具备一定艺术附加值,与艺术作品联系紧密的具有收藏价值的产品。艺术衍生品作为艺术作品的重要延伸部分,打破了工艺美术原创作品高价格和唯一性的局限,开始进入平常百姓家。
一套套经典茶具,一个个带有民俗意味的彩盘,甚至是以设计感和艺术感兼具的主人杯......艺术衍生品正是以如此接地气方式融入到大众生活之中,用经典的艺术元素妆点和提升着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品味。
知名工艺美术家精品原作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但是高昂的价格令普通大众望尘莫及,而艺术衍生品填补了这种不能拥有的缺憾,以另外一种形式和方式使消费者感知和拥有,极大地满足了国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文化夙求。
传统工艺美术艺术成为文创衍生品,分别有以下三大类:
一是艺术家的经典作品的后续研发产品;
二是艺术家授权的限量贴花品;
三是带有艺术元素的设计系列产品;
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美术博大精深,我们应有效的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丰富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精神、语言与表现形式,“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陶瓷艺术作品新的表现形式、创作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陶瓷艺术品,让负载着民族文化精神的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真正走入世界先进行列。“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推动者、振兴者!”

——————【人物链接】——————
李文跃,1959 年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擅长粉彩、墨彩、高温釉 彩绘画与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二级教授、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景德镇市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陶瓷分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精品课程《陶瓷粉彩装饰》主持人,中国大百科全书《陶瓷装饰》卷主编,国家艺术基金《墨彩制瓷技艺人才培养》项目主持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粉彩代表性传承人。

他将粉彩瓷的粉润柔和与墨彩 瓷的清丽雅致融为一体,创立“粉墨彩瓷”瓷绘艺术。代表作品《十八罗汉》瓷板画 1990 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并有《水乡》、《婴戏图》等作品在国内外艺术大展中多次 获奖,《九老观画》、《唐人诗意图》等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馆藏。并 多次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赴法国、突尼斯、摩洛哥、加篷等国家交流讲学。撰写出版 《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景德镇陶瓷史·现当代卷》、《景德镇粉彩瓷》、《图案装饰 基础》等理论专著上与教材。
《非遗之美》总编姚泽民(右一)采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左一)
(转载请注明”非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