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授课|第二十四讲:黄文芝老师《拉坯成型与技法》


国家艺术基金
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红绿彩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训》
2023年8月2日,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红绿彩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训》,第二十四讲《拉坯成型与技法》邀请到在景德镇有30余年拉坯经验的黄文芝师傅进行了不同器型的拉坯示范和讲解。课程开始前,红绿彩项目负责人朱乐耕教授介绍了黄师傅丰富的拉坯经历,在以前拉坯机器设备不完善的环境下,拉坯手艺人凭借双手和双脚的熟练配合,在一吨吨计量单位下的泥巴中创造了属于他们的时代记忆。
▲黄老师揉泥示范
首先黄师傅为大家讲解了揉泥的必要性和手法,用割泥线将整条泥巴切开可观察到藏在泥巴里面的不均匀气泡,如果这种状态的泥巴不通过揉泥进行均匀揉合,在后续拉坯过程中泥巴的韧性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在传统的羊角揉泥手法下,通过将整条泥巴的两端不断地均匀向中间揉合,直到切开后无气泡后才可进行下一步的拉坯。
▲黄老师器皿拉坯示范
课程第二部分,根据学员们设计的不同器型,黄师傅为大家演示了传统的拉坯技巧与方法。在拉坯技巧的讲解中,黄师傅特别强调了呼吸法,即在手与泥巴的互动中人要自由呼吸而非憋气,因为在拉坯的过程中只有学会自由的呼吸使身体得以放松后泥巴在拉坯人的手上才会变得游刃有余,进而器型本身的美感也自然会显示出来。就如同在学游泳的过程中,如果不懂得调整呼吸的节奏,在水中一直憋气生命的气息是坚持不了多久的,那么由人来创造的陶瓷器型也是如此。
▲黄老师器皿拉坯示范
除此之外,黄师傅提及了在学习拉坯过程中进行拉直筒练习的重要性,由于大部分器型的初始状态都是由直筒变化而来,因此直筒就如同房子的地基,如果最开始地基没有打好,那么这个最终完成的拉坯器型在接下来每一步的陶瓷制作工序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可见熟练掌握拉坯技法在陶瓷制作的72道工序中是至关重要的。在拉直筒的具体示范中,为了让大家能够清晰地理解拉坯的手势及坯体厚薄度的掌握,黄师傅在拉好的坯体上用割泥线在其中间将坯体割开,分析了坯体具体掏空及变薄的步骤和技巧。
▲黄老师向学员传授拉坯技巧
最后,朱乐耕教授对此次课程做出总结,通过对拉坯技艺的了解和学习,有助于学员们更好地了解泥性,同时也帮助学员在后续的作品创作过程中更好地设计作品造型。
▲课程合影
黄文芝老师简介及作品:
黄文芝,男,1968年生,生于陶瓷世家,其父黄嘉祥曾在新华瓷厂技术科试验组任职,并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其从小在父亲的细心教导下,深受景德镇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熏陶,于一九八四年学艺进厂,在景德镇原国有十大瓷厂之一新华瓷厂技术科试验组学手工制瓷技艺,使个人的技艺和对陶瓷文化的喜爱得到提高和拓展。艺成之后,98年恰逢国家对陶瓷企业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自己的手艺特长,先后在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原毛泽东主席用瓷)单位,参与试制复烧工作,并为全国著名的陶瓷美术工艺大师(周国桢,秦锡麟,姚永康,王锡良,赖德全)等,提供拉坯坯胎造型的技艺服务,深得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