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颜色,高级得难以形容,原来是“秘色”!
2023-04-04

央视新闻联合全国博物馆推出

文博科普产品《文博日历》

今天,一起来认识

五代秘色瓷莲花碗

如冰似玉、无水似水

这就是我国最“神秘”的瓷器

——秘色瓷

秘色是什么色?秘在哪里?

曾被误认为是“青瓷”

千里之外的发现确定身份

20世纪50年代

一只温润如玉、造型别致的瓷碗

在江苏苏州虎丘塔被发现

当时,有研究人员怀疑

这只碗就是史书中的“秘色瓷”

但是苦于没有证据

它一度被当作青瓷

直到1987年

远在1000多公里外的

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

出土大批稀世珍宝

其中有这样一块石碑↓

△法门寺地宫 石碑拓本

碑中提到

“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

瓷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枚”

而与石碑同时出土的13件瓷器

能与之一一对应

△法门寺地宫出土 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秘色瓷碟

这也让世人第一次见识到

什么是真正的、典型的秘色瓷

在虎丘塔发现的莲花碗从色泽到工艺

完全符合秘色瓷特点

由此,莲花碗就有了官方认证的“身份证”

并被正式定名为

五代越窑秘色瓷莲花碗

秘色瓷“秘”在哪?

莲花碗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

碗的外壁由三组浮雕莲花作为装饰

釉层轻薄莹润、淡雅柔和

胎质细腻纯净,气孔小而少

整件莲花碗器形敦厚端庄,线条流畅

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浑然天成

秘色瓷因其质地上乘,存世数量极少

每一件都堪称国宝

“类玉”“似冰”

秘色之美担得起所有赞美之词

而什么是“秘色”?

“秘色”一词最早见于

唐代诗人陆龟蒙的诗《秘色越器》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诗中描绘了秘色瓷的青莹之美

却并未解释到底什么是秘色瓷

有人说,之所以叫“秘色”

是因为这个颜色太难形容了

说黄不黄,说绿不绿

说灰不灰,说蓝也不蓝

所以干脆叫“秘色”

还有人说,应该是“蜂蜜的颜色”

但是写错字,变成了“秘色”

“秘”有神秘、机密、保密、秘密之意

“色”除了有颜色之意,还有配方之意

五代时期,苏州曾是吴越国领地

根据宋人记载

吴越国君钱镠[liú]规定

越窑专烧贡瓷,庶民不得使用

秘色瓷的烧造工艺、釉药配方

也都由宫廷控制,秘不外传

因此,普通人难得一见秘色瓷真容

尽管越窑制瓷可以追溯至商周时期

但是到北宋中期

越窑制瓷业逐渐走向衰落

因此,从宋代之后,秘色瓷就消失了

秘在颜色、秘在配方的秘色瓷

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想象

失传的秘色

秘色瓷的装烧工艺十分独特

为了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

破坏、污损坯体和釉面

秘色瓷在烧造时会被密封在一个“房子”中

这个“房子”叫作匣钵

△法门寺地宫出土 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秘色瓷碟

烧造秘色瓷的匣钵胎料更精细

而且每个匣钵只能用一次

烧造时,匣钵一个个垒起来

烧造完成后,要打破匣钵才能取出秘色瓷

所以秘色瓷制作成本高、数量少

△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越窑址出土 秘色瓷与瓷质匣钵碎片

烧造秘色瓷的秘方早已失传

后人再也无法用传统技术复刻秘色之美

尽管如此,“秘色”研究依然是现象级选题

有学者统计,在古代文献中

“秘色”一词至少出现有180次之多

唐五代时期最少,两宋次之

而明清最多,约有140次

可见,在中国古代陶瓷文化史上

“秘色”已然成了一个“热搜”词

陆龟蒙眼中的秘色

犹如层层叠叠的峰峦之色

而法门寺出土的13件秘色瓷

有青绿、青黄、青灰等诸多釉色

可知“秘色”并非指某种固定的颜色

或因这绿色美得无法形容

或因这绿色的配方来之不易

人们将这种瓷器称为“秘色”

瓷本是土,源于山峰

而今它成了山峰本身

千峰夺翠,月染秋水

秘色瓷代表着我国古代制瓷工艺的巅峰

从时光深处走来的中国陶瓷

承载着中华文明发展的脉络

何以中国,就是生生不息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