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从东汉发明诞生之初主要就是青瓷和黑瓷,到了北朝的北齐时代才有了白瓷。这个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胎中的氧化铁含量被先人们逐步学会了有效控制。
中国古代瓷器主要釉彩出现的年代:

上图可以看到,瓷器的产生之初只有青瓷和黑瓷,在探索控制瓷器色彩、追求淡色、白色瓷器效果的漫长过程中,古人也学会了其他的方法来淡化瓷器的色彩,这就出现了“化妆土”。
【什么是化妆土】“化妆土”很好理解,好比女性为了皮肤更白美而用的脂粉,现在称之为粉底;好比喜剧演员脸上的油彩底色。当年古人就是想美化瓷器,降低瓷器的灰暗色而在制胎完成的时候又涂上了一层“脂粉”,使不洁白的胎体得到遮盖。化妆土这个称呼不是唯一的,也有叫做“陶衣”、“装饰土”,它的颜色也不都是白的,也有浅灰色甚至红色,总之都是为了进一步衬托为瓷器添加的后纹饰,让瓷器更美化。
【化妆土的制作和使用】化妆土的制作主要还是利用制作陶器、瓷器的胎体所需要的陶土或瓷土,把它研磨的更细,过滤的次数更多,使其含铁量变得更少,呈奶白色,再用水调成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器物表面就留下一层更薄更细腻、颜色更淡的色浆。
【化妆土的产生时期和窑口】化妆土的产生时代说法不一,有的说在瓷器刚刚产生的东汉时期,陶瓷和瓷器就有使用化妆土的瓷片证据,只是使用的不广泛;陶瓷史的教材上说化妆土是“婺州窑在西晋晚期的一个创举”。使用化妆土的窑口也有很多,比如江西丰城窑、浙江婺州窑、德清窑……。
【化妆土的工艺价值】化妆土的产生是制瓷工艺的一个重要成就,它的意义不只是在技术有限的条件下改变和丰富了瓷器的外表颜色,还在于可以使瓷胎得到修补遮盖,表面变得更平整光滑,色彩更柔和润泽,最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为后来开启瓷器的彩绘创造了条件。
【化妆土的精彩与经典】把化妆土这个“美白”工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形成自己特色的代表就属磁州窑了。
宋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 梅瓶底部可以看到原来瓷胎的颜色及化妆土的效果对比。


磁州窑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在白度不高且比较粗糙的胎体上施一层化妆土,以达到粗瓷细作的效果,然后在这层化妆土上施用各种装饰手法,因而形成了磁州窑特有的风格。上图的瓶底和瓶身可以对比出化妆土前后的不同白色效果。
磁州窑一直没有成为官窑,属于民窑。但化妆土上黑色纹饰和黑色剔花这种装饰工艺最终使磁州窑体现出民窑那种粗犷豪放、雄健浑厚的独有风格,人们把这种风格称作“磁州窑型”,使这一民窑品种能跻身各种有官窑背景的瓷器品种中,成为值得一提的代表性瓷器。

这种白地黑花的瓷器成为宋、金、元时期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品种。看一下宋金元不同时代的磁州窑及其化妆土与胎底原色的比较。

制瓷工艺发展到现在,瓷胎可以做的细腻洁白,釉色也是丰富多彩,很难再有谁用化妆土为瓷胎补拙了,除了磁州窑以白地黑花为个性特色的瓷器制作至今仍保留了巧用化妆土这个代表性工艺,这是磁州窑永远的标签,是磁州窑的骄傲!
现在人们天天想着如何创新,磁州窑给了我们教科书式的启发,创新不一定是创造新的,而是通过另辟蹊径的巧用,做出耀眼的特色。磁州窑这种创新,应该是性价比最好的创新。
分享几件宋金元磁州窑高清瓷器图,方便清晰对比化妆土与胎体原色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