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枝松茂 慧质兰心 | 记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与张慧

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多数手艺的传承是师父与徒弟之间的口传心授。弟子从小与师父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形成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古与今。然也有父女相传,母子相授的。但令人新奇的是,正是这种血脉间最为直系的传承,往往在工艺美术的见地与作品风格中,存在着同与不同,就如老树的新芽,在根深叶茂的滋养中,有一番清新的气象。如:献之,羲之;米元章,米友仁;潘天寿,潘公凯等,他们的传承是带着父业的精髓,却带着自身叛逆的声音的,他们有着父系风格的流脉,却独树一帜。张松茂与张慧父女,也正是这样的,带着工艺的历史,也带着时代的清新,带着家族的风格,也带着独立的个性语意。

张松茂先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的作品与其人生经历,如同一本厚重的书,写满了故事。用其女张慧的话来讲:父亲就是为了陶瓷艺术而生的。张松茂生于1934年,籍贯江西鄱阳,自幼家境贫寒,在景德镇以帮人画瓷器为生,因珠山八友之徐仲南见其聪敏好学,灵气出众,便收之为徒,徐仲南之子徐天梅,将张松茂先生收之为婿,其女是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徐亚风,形成了今天的陶瓷世家。这种世家不仅仅是一种荣誉的名号,而是一种家族工艺传承的血脉,世家,是父子相传的见证,溯本求源的根基,世家,也说明了工艺美术传承的厚重,推陈出新的夙愿。

张慧是张松茂先生的爱女,也是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曾经有人玩笑说:张慧是张松茂仕女瓶上走下来的。张慧自幼在父亲张松茂身边,耳濡目染,见父亲画画,填色等等一系列陶瓷工艺创作,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颗不凡的种子,也就是对陶瓷粉彩技法的掌握与运用。技艺的传承,只是手上功夫的传承,她师承了父亲的创作技法,然而在个人的艺术风格上别具新意,她在当下,用自己的一颗本真之心,表述着美。

她不会去临摹或者复制父亲的风格,而是发挥着自己。这也正是工艺美术世家传承的魅力动人之处。张慧秉承了父母的精湛工艺,在自己的创作领域,能够保持鲜明的个人风格,出尘,雅致,清新,如其人一样,婉约,恬淡,蕙质兰心。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种独特的,个人的世界观。

张松茂先生的作品,众所周知,色彩华丽不失古雅,他总是能在浓郁的色泽中寻找一种宁静的声音与氛围,然张松茂先生是个多产的艺术家,他不仅擅长人物,花鸟,还有山水竹林等等。他赋予陶瓷画面以层次,这种层次正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所追求的虚空之境,他将粉彩的工艺从清末民初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正如他所处的陶瓷世家一样,他没有模仿或沿袭珠山八友的画风,而是在表述自己对陶瓷工艺美的认知,他的心胸是磅礴开阔的,有山有水,有人有物。然最为值得赞颂的是他作品中鲜明的,承前启后的时代性。

世人眼中的世家,往往只是一种世袭,或者是名誉上的沿袭。然而,真正的世家,则是带有历史的厚重与余温的,之所以为世家,则是时间与空间的交织,积累以及传承,这种传承绝对不是一种形式的复制,是清新的枝桠,追寻的阳光,根深叶茂,但却向上生长,寻找自己的一片天空。世家的传承,每一个人的个性与身处的时代,都是一段不寻常的经历,也正是这种经历,才有了其作品风格的不寻常。

父与女,是生命的延续。然当这种延续升华到个人的创作中时,血脉成为一种滋养,推陈出新的滋养。张慧的作品,如一首清新的诗,她和她的父亲,她的作品与她父亲的作品,与其说读到一种相似或不似,不如说是一种相识,在相识之后的新的萌芽。正是有了这些不似的萌芽,工艺美术的历史才能如大河一样,奔涌向前,生生不息,也正是有了这些相似,工艺美术才能够溯本求源,发出历史的声音与承载时代的厚重。

蕙质兰心,用来形容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张慧其人与其作品正是带着这种清雅之气,没有染浊与挂碍,她发挥着粉彩工艺的清新与通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雅逸风格。她的作品与他的作品,时空是交错的也是交织的,世家,子承父业,等等一系列的名词,究其真谛,无非是一份冥冥中的注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