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下午,“亦步亦新:紫砂九隽创新作品展”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范伟群、史小明、蒋琰滨、毛子健、范泽锋、范建军、顾美群、蒋雍君、喻小芳九位陶艺家的180余件作品。作品涵盖紫砂光素器、方器、筋囊器、花器、塑器,紫砂雕塑和现代陶艺,装饰手法包括刻、塑、绘、描(嵌)金(银),集中体现了九位陶艺家的最新创作成果和艺术理念,展现了紫砂艺术的独特魅力。原副省长李全林,原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焦建俊,省文旅厅副厅长钱钢等领导和艺术家参加开幕仪式。
江苏省文联主席、省艺研会会长章剑华出席活动并讲话。


艺术新趋势:集群与集合
章剑华
家乡宜兴的艺术家来南京办展,我很高兴,也很自豪。首先我代表省文联向参展的各位艺术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祝贺!
刚刚我先看了这次展览的紫砂艺术作品,越看越觉得,这次展览的名称起得特别好,不仅名副其实,而且富有意义。这个意义在于对当下艺术创作和艺术家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引领作用。
先从这次展览的副标题说起——“紫砂九隽”。
这是紫砂界首创,由史小明携手范建军、顾美群、蒋雍君、喻小芳、范伟群、蒋琰滨、毛子健、范泽锋九位江苏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组成的陶艺术家团队。我知道,宜兴的紫砂艺术创作,个体性比较强,往往是一个人、一个小作坊就可以完成的。但这次其实不仅仅是这次,你们合作创作、合作展览,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团队。这使我想起了现在经济界的热词:“现代产业集群”。
艺术界何尝不可以这样呢?也可以有“现代艺术集群”。这又使我想起了我省艺术界曾经闻达于省内外的两个“艺术集群”:一个是以傅抱石为代表的“新金陵画派”,他们是傅抱石、亚明、钱松嵒、宋文治、魏紫熙等;一个是以顾景舟为代表的“紫砂七老”,他们是顾景舟、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任淦庭、朱可心、蒋蓉等,还有后来的一批国大师。他们是一群人、一个艺术群体。他们依靠群体的力量、集群的效应,撑起了一片艺术的星空,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艺术高峰。
这个团队、这个群体为什么会创造艺术的奇迹与高峰?其特点和优势在于既“志同道合”又“和而不同”。这个艺术群体有共同的艺术理想、共同的艺术理念、共同的艺术追求,同时,有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艺术样式、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艺术创新,如同一片艺术的森林,不同的树叶,不同的枝叶,却和谐共生、欣欣向荣。
再讲这次展览的主标题——“亦步亦新”。
这是把“亦步亦趋”反其意而用之。艺术创作不能“亦步亦趋”,而要不断创新。都说艺术要创新,都知道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但艺术究竟如何去创新呢?
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创新方法。有些领域的创新,如经济与科技领域,可以无中生有,可以另起炉灶,当然也可以相互借鉴。而艺术的创新不能无中生有,不能另起炉灶,一般都是传承创新和融合创新。这才符合艺术规律。
所谓传承创新,就是推陈出新,在继承传统艺术、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和突破,进而形成富有时代精神的新的艺术风格和新的艺术特色。今天展出的作品,可以说都是传承创新的结果。
所谓融合创新,就是不同艺术风格、不同艺术门类、不同艺术手法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激荡、相互启发,进而形成多元融合的新的艺术作品。今天展出的作品,许多是多种样式、多种材质、多种手法的集合,是融合创作的典型之作。
总之,从“艺术集群”到“艺术集合”,是新时代艺术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值得关注、值得倡导。我衷心希望这次艺术展览、这个艺术团队,成为一个标杆、一支力量,进一步形成集群优势和集合特色,使紫砂艺术在保持实用性优势的同时,在时代性、艺术性上有新突破、新建树,形成“喜看群山多高峰”的繁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