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润乡风 以艺弘道
2023-08-18
图片

谢强,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轻工“大国工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百名大师进校园活动”优秀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艺三十余载,师从顾脉徐门紫砂名家徐元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先生。谢大师的紫砂艺术创新既保留了器具的实用性,又摆脱了实用主义的羁绊,工艺精湛,神完气足,底蕴深厚,在时间和匠心的打磨中,进入到更具历史纵深感的“文化品读”之中,鲜明地呈现了美善相乐的中华审美精神,作品屡获国家级评比和比赛活动金奖。

 

 

谢大师“以壶鉴史”,让中国人特有的道德情操和审美理想洋溢活跃在器具中,实现古与今、道与器的上下贯通。谢大师作品既是对历史文化的礼赞,也是对当代紫砂文化的拓展,促进了民众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见欢•禅莲

 

一、材料选择和利用

  1.巧用泥色:色泽纯净突出禅莲清雅。2.利用泥料高可塑性塑造“合掌”造型壶把,融入原砂颗粒,利于成型,触感细腻。3.综合材料运用:花瓣局部镶嵌金砂,增加层次、动态。

  二、设计能力和效果

  1.虚实结合:提梁设计重“写意”,花卉壶纽重“写实”,虚实相生。2.科学设计:科学考虑力点关系,提梁壶把采用“分段+折角”的创新设计,分段设计拟化为合掌手势,配以花瓣状香插、茶托、小杯,舒展莲叶化为茶托,突出清莲禅意。

  三、技艺水平和表现

  1.突破技艺难点:适当调整提梁壶把曲直走势、折角角度,巧妙化解梁把因重力作用、收缩而致下垂变形等技术难题。2.工艺强化:接壤点穿孔,泥质“梢钉”加固,看似飘逸轻盈,实则稳定坚劲。

  四、艺术风格和特色

  传统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升华自然美为人文美,合掌致礼,形神兼备,极具形态美、古典美和文化美。

  五、创新

  原创作品,设计创新,工艺创新, 表达了“室雅人和,天人合一”的创作理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华文明·宋韵

 

 一、材料选择和利用

  1.天然原矿材料:作品取材于丁蜀镇本山绿泥,色泽淡雅,符合宋韵风致。

  2.材料处理:泥料中融入本色原砂,色泽青灰,温润如玉。

  二、设计能力和效果

  1.宋韵悠悠:提炼宋代崇尚极简的文化特征,借鉴宋代名窑的艺术语言,以茶席方式再现宋韵风致。

  2.四艺归心:作品由花器、香炉、茶具等组合而成,表现赏花娱目、闻香怡情、听琴明志、品茶悟道之“四艺”归心主题。

  三、技艺水平和表现

  1.返璞归真:作品简练,气韵高古,堪称于极简处见真功,对作者审美眼光和技艺要求极高。

  2.精工细作:茶壶借鉴宋代执壶造型,壶颈高瘦,呈反弧线形,与呈正弧线的壶腹需作精妙的相贯处理,壶嘴、把、纽附镶接处需补泥精准过渡,以使线面和顺流畅。

  3.创新烧成:改变紫砂氧化气氛烧成的传统习惯,采用弱还原气氛烧成,使紫砂陶土中Fe2O3还原FeO,颜色由红变青,色泽更纯净,符合宋瓷气韵。

  四、艺术风格和特色

  作品以紫砂为载体表现宋时的茶席、茶事、茶文化,以形制之妙、造物之美、工艺之精再现了宋代茶席的风雅韵味。

  五、创新

  作品中器物均按宋代饮茶仪轨设定,旨在让人们在行茶过程中凝神养心。宋韵茶席的再现,是当今紫砂艺人对宋代艺术的致敬,是对宋代美学思想的发展和生活美学的实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室雅人和•对语

 

 一、材料选择和利用

  1.巧用泥色:选用黄龙山优质原矿紫泥、清水泥,泥色沉稳表现兰花清幽高洁的精神气质。

  2.巧用泥性:充分利用泥料本身的高可塑性,大胆塑造非对称、动态的分段提梁壶把造型。

  二、设计能力和效果

  1.对壶形式:作品以对壶形式呈现,“提梁壶”重写意,壶把由两枝空凌飘逸的兰叶抽象而成,在取得力学平衡的同时凸显优美灵动的艺术效果;“端把壶”重写实,以具象太湖石、兰花作饰。

  对壶紧扣“兰”主题,交错运用写意、写实的艺术手法,虚实对比,交相辉映。

  2.创新设计:科学考虑力点关系,梁把采用长短臂分段的创新设计,线形流畅,气韵生动。

  三、技艺水平和表现

  1.突破难点:充分考虑科学的力点关系,调整提梁壶把的长短比例、曲直走势,化解梁把因重力作用而致下垂、因干燥和烧成收缩而致变形等问题。

  2.工艺强化:在两枝兰叶的接壤点穿孔,用泥质“梢钉”加固,强化连接,梁把看似飘逸轻盈,实则稳定坚劲。

  四、艺术风格和特色

  作品立足传统,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以对壶的形式,交错采用写意、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凸显出典雅灵秀的艺术风格。

  五、创新

  以迥异的艺术风格表现同一主题,既有对比,又有呼应,韵致别具。

 

 

 

图片

 

中华文明•秦汉•秦时明月

 

1.作品取材:“秦时明月汉时关”,作品取材于“楚汉争霸”的史实,明月不仅是边塞诗的重要意象,更见证了历史上的风云激荡,为沧桑抹上一层温柔的底色。

2.表现形式:作品块面磊落,用提梁设计营造虚空间增强气势,并采用浪漫的表现手法,壶身锦带束腰,捆束利器,突出主题。

3.作品主题:楚汉之争风云激荡,作品以“明月”为意象,寄托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对安宁幸福生活的向往。

 

 

 

图片

 

中华文明•唐•唐韵茶席

 

1.作品取材:作品提炼唐代艺术雍容华贵的文化特征,借鉴唐宫金银器的艺术语言,并结合法门寺出土的唐宫御用茶具和唐代茶事礼仪创作而成。

2.表现形式:本组作品以紫砂为载体表现盛唐茶席之美,以圣洁端庄的宝相花为素材,从形制之妙、纹饰之美、工艺之精等角度再现唐代茶席的雍容华贵气韵。作品中的器物按唐代饮茶仪轨设定,由煎茶器、分茶器、风炉、调味盒、碾茶器、茶叶罐、茶滤、茶盏、熏香炉组合而成,旨在让人们在行茶过程中通过鉴茗、品水、观火、辨器得到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享受,以致静心凝神。

3.作品主题:唐韵茶席的再现,是当今紫砂艺人对唐代艺术的致敬,是对唐代美学思想的发展和生活美学的实践。

 

 

 

图片

 

中华文明•当代•盛世风华

 

1.历史素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惠及人口最多的减贫进程,并于2020年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2.艺术创意:作品借鉴花篮造型采用方器提梁设计,壶底加设抽象线条走边,呼应提梁线形,典雅浑厚。作品运用浅浮雕工艺装饰吉祥云纹,采用泥绘结合金丝镶嵌工艺细腻表现中国传统如意回纹、唐草纹样,具有深厚的传统韵味。简练线条、华丽的装饰和古黯的泥色彼此映衬,相互中和,呈现出雍容气派的大国风度以及以和为美、兼收并蓄的中华美学。

3.作品主题:作品讴歌新时代,赞美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