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道·陈新华陶艺五十周年大展开幕
2023-06-08

图片

图片

五月,是陈新华老师68岁生日,我们在展厅入口挂了大红条幅,写上“Happy birthday to Art”。生日快乐,先生;生日快乐,艺术。

江南刚入夏,满坡的杨梅行将成熟,婺道·陈新华陶艺五十周年大展开幕

婺道,亦悟道,我们记录了一位老人始于1973年的孤独与执拗,他破译一门古老手艺的秘密,解构并重塑婺州窑技法,其间从未停歇。在这条清冷的窄道上,他领受到独一无二的风景,并慷慨友善地捧给所有人。

这是一个关于长情的故事。

 

图片

图片

图片

 

5月30日,陈老师一袭白衫,这让他显得更为黝黑。我常常在这些大匠身上,看到某些老农的影子,那种长期劳作后的木讷与诚恳,让我闻到故乡一般的气息。

他迎面看见墙上自己硕大的肖像正与一尊罗汉对望,愣了一下,若有所思。他独自在那里站了很久,像端详一个陌生人。

我问他,为什么要把五十年大展办到慈溪,他说打从刚入行就曾无数次造访上林湖,在古窑址和满湖碎瓷片之间盘桓,探求瓷的由来与灵感,而更多的是寻找一种力量,唯有制瓷匠人方能感知的力量。

他来自古婺州,离上林湖三百公里,一千多年前,兩地窑火遥相呼应,彻夜通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下午三点,正未时,好友高而颐先生躬身上台,宣布婺道大展开幕。

中共慈溪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再国致欢迎词。他说,婺州窑与越窑一衣带水,血脉相连,从兴起、辉煌、衰落、再到当代复烧,兩个窑口有着相似的发展轨迹。婺州窑在吸纳越窑的同时,形成独属于婺州的技艺与风格。

在几千年的中国陶瓷史中,名窑迭出,许多窑系历经兴衰,是一代又一代制瓷匠人筚路蓝缕的传承,才使青瓷烧制技艺星火永续。在这里我们要向陈新华老师致敬,同时向对慈溪越窑恢复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嵇锡贵老师、孙迈华老师致敬,也向在座传承发扬并默默坚守民间工艺的各位致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原理事长吴祖熙、浙江省陶瓷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圣暄分别致辞,祝贺陈新华老师五十年艺途,终得所偿。

省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徐定昌和恩师徐朝兴大师,由于身体原因未能成行,发来视频祝贺,殷殷之情,溢于言表。时间闪回到多年以前,那时他青涩而坚毅。

 

参加开幕式的领导与专家还有

宁波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明伟。

金华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名誉会长郑齐天。

慈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书记余峰。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嵇锡贵。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国际陶艺学会会员金文伟。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程永安。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胡兆雄。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木芳。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孙迈华。

耀州窑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彩红。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林卫国。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莫如生、施珍、陈永德、邵文礼、王法根、马彼得、周统鉴。

浙江省陶瓷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孙威。

浙江省陶瓷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华。

金华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吴卫萍。

慈溪越窑秘色瓷文化促进会荣誉会长黄学舜。

杭州湾酒店集团、园区运营公司董事长胡云波。

 

时值酷暑,这么多人从各地风尘仆仆赶来,无以言谢,从中我们领略到艺术的无穷魅力。

相逢的意义在于照见彼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开幕式上,青瓷园聘请陈新华老师为园区大师研究中心顾问。

这是入驻园区的第五位国家级工艺大师。未来,我们将营造兼容并蓄、自由开放的理想学术之地,就像雅典学院。

 

图片

图片

 

陈老师将「婺窑灰釉龙耳尊」赠予园区永久收藏,作品龙形为耳,意为祥瑞,煌煌端庄,气韵典雅。

他将自己的心仪之作留在这座园中,他将一个工匠的童年、月光、失眠留在他几度梦回的上林湖。

最动人的一幕,是陈老师的徒弟带着一对儿女献花,碧玉一样的小伢儿气喘吁吁地祝福爷爷,三代人齐聚台上,老先生捧着花很意外,有点腼腆,仿佛他才是孩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陈新华艺术研讨会在公共展示中心中庭举行,陈老师拟下“越窑与婺州窑的发展及渊源”的主题。他甚至舍弃惯常的“研讨会”,改叫交流会,一众老友坐到一起,谈天说地,百无禁忌,意外的真知便水落石出。

来自景德镇陶瓷大学的金文伟教授主持座谈。诚如陈老师所料想,会场气氛非常活跃,来自各个窑口的领军人物纷纷拿过话筒,他们的描述,拼接出陈老师完整的艺术图像,他的出世与入世,他的理性与感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陈老师为人豪情爽直,爱喝酒,开快车,花甲之年依然动如脱兔,跳刀作为最常用的手法,与其性格不谋而合,他的跳刀磅礴大气,同时又保留了细腻的节奏和韵律,犹如古典协奏曲。釉色以草木灰釉为基调,沉着朴拙,极尽自然之变。而美院雕塑的科班训练,则让他的作品更具精确冷峻的造型与逍遥自在的幻想。

与越窑的温婉隽秀不同,婺州窑大开大合,若执戟武士,放眼望去,其作品直径多在四五十厘米以上,足以令人生畏。我想象他独自翻动大盘的样子,顿生豪气。

他完全遵从内心的指引,通过手去体验世界。传统赐于他源头活水,却从末束缚他面对艺术的边界,他游走古今,触摸万物变化带来的瞬间灵动:山脊,渔火,披满苔藓的石头,暗沉的紫红色,忧伤的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晚宴,我们给老先生准备了一枚大蛋糕。他端着蛋糕,像端着刚出窑的大盘,朗声大笑。

半个世纪很长,五十年却又很短。有些人没有年岁,他的年龄永远停留在记忆中的某一刻,如五月夜晚般温暖湿润。我们今天在展场所见到的,无论是刻画婺州山水的罐子,还是解衣般礴的罗汉,都将超越他的身体与时间,像箭一样划过现实世界,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漫游。

展览为期兩个月,将持续到7月30日。请见证一个中国工匠的五十年。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