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埴艺术家 | 彭赞宾:泥性的语言
2022-05-24

图片

彭赞宾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陶艺系副教授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陶艺系主任

硕士生导师

  

图片

彭赞宾 | 千眼菩提之谜 

瓷 | 19x19x90cm | 2021

 

   形式上的借鉴  

“水墨意蕴” 

彭赞宾的作品有明显的水墨意蕴,但只是形式上的借鉴,一种视觉的引导,其作品核心是他在景德镇受的教育和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作为教师的二十余年中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独特的观察和记忆。

 

图片

彭赞宾 | 天使之门 

瓷 | 210×14×37cm | 2020

 

他最新的作品“仿古新变”、“石的记忆”、“天使之门”就是在这样的许多记忆的综合改变下导向了一种游离在传统和表象之外的新视觉。作品自然的外表和丰富的肌理都是精心安排的,这使他的作品在自由中仍然清晰传递着内敛谨慎的情感方式。

 

 

图片

彭赞宾 | 时间与空间中的墙 

瓷 | 310×60×56cm | 2021

 

总体上他的作品是在探讨材质与烧成这样一个独特的成瓷方式,他借助这样充满能量的材料,表达的却是水墨清远的审美记忆和他的内心世界。生活与记忆本身成为他作品的综合表达。他的作品外表新颖,却安静而怀旧。

 

——白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泥性”的语言  

    具有无限的可能     

 

陶艺创作是我的生存方式,与泥巴打交道已成为我的日常。我用这种方式和社会产生关联并表达我的思考和我存在的意义。

 

图片

彭赞宾 | 石的记忆

瓷 | 330x9x38cm | 2021

 

艺术创作可以把生命的苦痛和欢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通过陶瓷材料语言和陶艺形态来表达我生命个体的情感和意义。我运用陶瓷材料来实现“思想”的物化和艺术的自我评价,按照自己的需要把各种不同的元素安排在作品中最合适的位置,使它们之间形成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间接反映出自然中某些事物的状态以及我与社会的关联性。

 

图片

彭赞宾 | 天使之门系列之4

瓷 | 21.5x10x29cm | 2019

 

 

图片

彭赞宾 | 形意的痕迹

瓷 | 30x30cm | 2020

 

我喜欢沉浸和游动在脱离现实空间的创作状态之中,那些沉醉、痴迷、意外、惊喜、瞬间性、偶然性等等情绪伴随在我创作当中。这些情绪都属于我创作过程中内在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也让我在创作过程中充满着愉悦感和幸福感。因为当你沉浸在与创作材料泥巴产生一种情感关系时,泥巴在具有情感诉求的外力影响下会呈现出与你心理情感活动有关联的物质形态和肌理痕迹来。

 

图片

彭赞宾 | 天空下的仪式

瓷 | 165x10x18cm | 2019

 

这种物质形态来源于生活中长期积淀下来的情感诉求,也来源于曾经被触动过感动过的情感瞬间,这些感受直接又具力量,兴奋又夹带着柔软与缠绵,苦痛与喜悦。泥巴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让我深陷其中。

——彭赞宾

 

 

 

图片

彭赞宾在工作中

 

*图片及部分信息来源于12相艺术家彭赞宾专访

 

 

 

艺术家简历

 

彭赞宾

Peng Zanbin

图片

1974年出生于江西省

本科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本科

硕士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现为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陶艺系副教授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陶艺系主任

硕士生导师。

 

重要展览

 

1999年11月参加“99中国当代陶艺作品展”。

2001年4月参加“新青花展”。

2004年7月参加“中韩陶艺交流展”。

2005年8月参加中国当代年轻陶艺家学术邀请作品展。

2006年4月参加《惊蛰之约》新锐艺术家联展 。

2006年12月参加第五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2007年8月“对流2007”――宁波当代陶艺展 。

2007年7月345度上海新锐艺术大展。

2007年10月参加中国景德镇当代国际陶艺展 。

2007年“镇造”现代陶艺展 。

2007年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师作品赴美巡回展。

2007年参加国际交流作品展。

2008年1月参加上海国际陶艺家邀请展。

2008年8月参加“反刍”——后殖民语境下的装置陶艺展。

2008年10月参加2008西安国际陶艺大会中国当代陶艺展。

2008年10月参加2008整合——当代陶艺家邀请展。

2008年11月参加第六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2010年10月参加第七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2010年10月参加当代国际陶艺展。

2010年12月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展。

2011年10月首届中国高岭国际陶瓷艺术大赛展。

2012年6月参加第八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2013年11月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暨学术研讨会——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

2014年8月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办“高温水墨”彭赞宾当代陶艺个人作品展。

2014年10月作品《物质的关系No1》入选第12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陶艺作品展。

2015年“锋韵:中国当代陶瓷及玻璃艺术展”英国巡回展。

2016年6月作品《物质的关系》入选第二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

2016年7月作品《印象敦煌》入选第二届《2016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

2017年12月“2017界·尚-第四届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邀请展”。

2017年12月“空间•转换”—2017西安国际当代陶艺交流展”。

2019年6月“山西当代国际陶艺交流展”。

2019年6月“含混的状态”陶瓷艺术展。

2019年9月“理想的边界——2019 中英当代艺术展”。英国伊普斯维奇市萨福克大学滨海美术馆 英国大雅茅斯市源美术馆

2019年9月 筑中美术馆 第二届当代青年陶艺双年展(提名)

2019年9月作品《仿古新变》人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陶艺作品展。

2021年1月在上海安簃艺术空间《清极--彭赞宾 沈沁作品展》

2021年4月举办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青年教师提名展“高温水墨”---彭赞宾当代陶艺个展

2021年5月参加《尚艺之形---2021当代陶艺雕塑邀请展》

2021年10月参加《12相---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

2021年12月作品《千眼菩提之谜》入选第三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

2021年12月参加《界·尚--第六届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邀请展》

 

获奖

 

2006年10月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作品《符号·另一种表述》获银奖。

2008年6月作品《符号》获“第五届江西省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

2008年6月作品《时间的重量》获“第五届江西省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2008年6月作品《时间的自语》获“第五届江西省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2008年12月作品《分享·参与》获“江西省青年艺术设计双年展”优秀奖。

2010年12月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作品《仿古新变》获铜奖。

2011年10月首届中国高岭国际陶瓷艺术大赛展提名奖。

2014年10月作品《物质的关系No1》入选第12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陶艺作品展。

2014年12月作品《物质的关系No1》获第14届江西省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2019年9月作品《仿古新变》人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陶艺展。

2019年12月作品《仿古新变》获第15届江西省美术作品二等奖。

2020年11月作品《仿古新变》获第九届“大地奖”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银奖。

2021年8月作品《天使之门》获第十届“大地奖”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金奖。

 

收藏:

 

广东美术馆

宁波美术馆

中国陶瓷博物馆

英国布里斯托博物馆与美术馆

青州博物馆

国内外陶艺收藏家

 

图片

关于“新埴计划”

《新埴计划》是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白明教授的倡导下,由中国嘉德联合艺术埴造于2022年初共同推出,旨在推介中国青年当代陶瓷艺术家,形成市场、艺术家、学术界共建的新平台。新埴艺术家们对材料、工艺、形式、观念、历史、人文有着基于时代的新颖表达,他们的个体声音与群体映像将展现出中国陶瓷艺术的新面貌与未来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