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课堂 | 戴雨享:西方当代经典陶艺解析(4)——简约造型
2022-03-25

图片

戴雨享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

 


 

西方当代陶艺创作有一种简约造型风格,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些相关艺术家和作品。

 

加拿大陶艺家史蒂文·海尔门

 

图片

 

我们请这位陶艺家来美院陶艺系上过课,后来他的泥浆色釉技术被我们许多学生运用在创作中。他是使用翻模工艺进行创作的,先制作模具,然后将泥浆注入。因此,他的很多作品做得都比较轻薄。这位艺术家的创作倾向可能跟他自己对艺术发展的观察有一定的关系——也许因为他对平面设计中的散点构图比较感兴趣,所以他做的东西在装饰效果方面,就比较强调视觉上的对比。

 

图片

 

他的作品表面经过反复打磨,所以摸上去触感非常好,手感非常温润细腻。他的作品通常外部色彩单纯,内部色彩、纹理、装饰构成丰富,从而形成一种对比。在烧成方式上,他采用多层色泥浆,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反复烧制。

 

图片

图片

 

他的一件作品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地制作,有时候要烧七八遍。

 

一件好的艺术品往往就是这样的,需要经过反复推敲,才能将各方面呈现到位。无论是造型,还是视觉、触觉,都应该追求一种极致,这才能算是高品质的艺术品

 

图片

 

上图这件作品造型非常简约概括,内部是哑光黑,外部则呈现出丰富的变化。

 

总体来说,他的作品都致力于追求一些形式语言的对比反差,这也是一种现代的视觉美学。

 

美国陶艺家罗伯特·威诺克

 

图片

 

这位艺术家是用泥片成型工艺进行创作。他用泥片塑造形体后,再在其表面进行细微的绘画处理,看起来就像是把绘画投射在作品上。

 

图片

 

从他的作品中能看到颜色丰富的变化。在上图这件作品中,十字架、方形、线性的处理非常到位。像这样一个大面积的平面,如果没有线性的表现,会很单调,所以他用线条、立方体和颜色形成一些很微妙的构造,这跟雕塑是一脉相承的。

 

图片

图片

 

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一种空间的细微表达,而且是一些很概念化的空间。

 

图片

 

从上图这件作品的形态能看出跟建筑有关。

 

西班牙陶艺家梅斯特

 

图片

 

西班牙近代出现了很多艺术大师,诸如毕加索、达利、高迪,米罗、塔皮艾斯等都是西班牙人。梅斯特的作品非常理性,他的创作题材来源于建筑与绘画的结合。

 

梅斯特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在西方陶艺界很受尊重,出现的场合全体人员都要站起来鼓掌。他对世界现代陶艺做出了杰出贡献。

 

图片

 

他主要采用泥片成型工艺,做了非常多的泥片成型的作品。

 

图片

图片

 

大概是十多年前,我曾经在韩国的一次陶艺双年展上有机会触摸过他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非常舒服愉悦的触感。作品表面经过很细微的打磨,包括底部都处理得都非常到位,仔细看根本看不到它的出气孔。

 

那一次的体会给我的触动很大,所以我之后不断地跟学生们强调作品的触觉,并且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把打磨作品融入到创作中。在这之前我们不强调后期打磨,学生作品烧出来普遍都很粗糙,缺乏品质。

 

图片

 

我认为梅斯特的作品是抽象绘画在陶瓷上的投射,他把抽象绘画跟器物、造型结合起来,作品在整体视觉上很好地进行了抽象的表达。他的作品也是多次烧成,烧制过程中还有高中低温的差异。

 

我认为西方近代陶瓷艺术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能够更好地进行艺术的表达。而且,他们除了追求造型和视觉的艺术表达,还强调作品的品质。一件优秀的作品,里面当然蕴含了很多工艺技巧,而更重要的是作品整体的艺术观念的再现

 

图片

 

我们曾经给他做过一场展览。可惜他年纪大了不能来中国,后来安排他的学生胡安来美院陶艺系讲学。

 

德国陶艺家汉斯·库珀

 

图片

 

汉斯·库珀是德国人,后来在英国定居,他是生活在二战时期的人物。

 

图片

 

我们至今都认为他做的现代器皿是最好的,还没有人能超越他。他采用的是拉坯成型的方式。

 

图片

 

有一位英国的女陶艺家露西跟他合作。上图两件作品,左边的是汉斯的,右边的是露西的。

 

图片

 

他做了大量作品。他是德国人,二战时期在英国,曾经在战场上挖过战壕,所以能看出他的器物造型很多都来自于战争中军铲的启发。他在此基础上不断变化发展,运用陶瓷拉坯技艺手法,创作出非常优秀典雅的现代陶瓷器物造型。优秀的艺术家都具备很强的观察能力。

 

图片

 

他利用陶瓷拉坯技艺去进行艺术塑造。

 

图片

 

他创作的作品非常经典,许多作品表面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肌理颜色,这是在烧制中使用氧化物擦蹭制作出来的效果。氧化物有微量的毒性,所以也有说法是由于他使用了太多的氧化物,所以对身体产生了不良影响,他也因此英年早逝。

 

图片

 

上图这件作品尺度比较小,可以拿在手中。他的这些作品现在在世界拍卖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日本很多陶艺品画廊都以拥有一件他的作品为荣。

 

德裔美国陶艺家露丝·达科沃斯

 

图片

 

露丝·达科沃斯的作品偏抽象雕塑,通过她的作品能看出她的观念。

 

图片

 

左图这件作品体量很大,这件作品还有一件钢铁材质的,成为了纽约广场的标志性景观,直到今天都还矗立在那里。

 

图片

 

我们今天看这种雕塑类的作品可能觉得习以为常,但在当时则体现出这些艺术家在创作观念上走得很远。他们都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很令人尊重。他们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在他们之前没有什么参照物,他们完全是凭借着自己对艺术的感觉不断地往前孤独地行走。

 

图片

 

上图这件作品我非常喜欢,中间像是伸出来的骨头,跟我们以前提过的英国艺术家亨利·摩尔的作品有些类似。她的灵感来源就是看到了动物的骨头,尤其是牛骨头,对她的启发很大。整件作品虚实空间表达处理得非常好。

 

日本陶艺家深见陶治

 

图片

 

这位陶艺家是做青釉的,但从来没来过中国。他其实一直想来,但心脏不好,不能坐飞机,来不了。他家里就是开陶瓷工厂的,也会生产青釉的产品。他小时候家里有一件中国青瓷,令他产生触动,所以长大后他对青釉情有独钟。

 

图片

图片

 

深见陶治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之后便在陶瓷领域里以青瓷为题材不断进行创作。他有着非常敏锐的造型能力,在国际上拿过很多大奖。

 

图片

 

从上图可以看出他的青釉作品是在电窑里烧制的,比较特别的是后期还原的时候要往窑里面喷煤气。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创作作品要有创新意识。要敢于挑战前人,敢于创新,要有思辨精神。在构思好创作的造型后,不断提高作品的成功率、成型率,这是每位陶艺家都应该解决和思考的问题。

 

图片

 

上图是他的创作状态,从中我们能看出作品的大小。

 

图片

 

他最有名的是做上图中的这类大体量器物,这类器物在工艺制作上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制作这类器物需要用高压注浆,然后进行吊装高温烧制,在工艺上难度很大。

 

总体来说,深见陶治对于青瓷在当代陶瓷艺术上的突破,很有贡献。他的作品能够进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馆藏,说明被世界认可。

 

日本陶艺家三原研

 

图片

 

三原研的作品很质朴,有种土陶的粗犷感觉,是对泥土本质的表达。他对作品的造型很讲究,做得很有深度,他的作品就像是陶艺家与陶土之间进行深思熟虑的对话的结晶,看起来很宁静,让人联想起古老的土壤。

 

他的手工成型作品具有很强的线性特征,同时融合了柔和细腻的曲线,微妙且坚固,是一种独特的结合。

 

图片

 

他一个人住在山林里,默默无闻地做东西。他主要采用泥条盘筑的方式,然后用各种色泥在表面进行刷、喷,烧成后再进行细节打磨。他的作品形态优雅,从各个角度来看都非常完美。他通常是从古老的形状中汲取灵感,他还受到传统折纸的启发。

 

图片

 

在高温中反复烧制,这些容器的表面散发出微妙而柔和的颜色,从深灰色到桃红色,再到薄雾白和紫色。这种创造性的成熟风格已被评论家广泛认可,目前日本很多陶艺家都在往这个方向走,做得很到位。

 

日本陶艺家寄神宗美

 

图片

 

寄神宗美早年是八木一夫走泥社的成员,他的作品很有特色,在国际上拿过一些大奖。

 

图片

 

我们曾经去过他京都的家中,上图是他在向我们介绍他作品的烧制过程。他是用模具翻制的方法先把造型做好,进窑炉烧制之后敲碎,然后将各个不同的碎片以不同颜色、不同温度进行再次烧制,烧成之后将其按器物原样进行粘结。

 

图片

 

寄神宗美快八十岁了,但他依然很用功,家中阁楼上堆满了他的作品。在他的这种年龄还能做出这么具有前卫思想观念的作品,说明他受到很深的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并对其很有感悟。他的作品偏抽象,灵感源自生活的各个角落,他通过复原破碎的瓷片,把不可控性的抽象形态以重组的方式转换为新的造型语言,形成了自己的个性。

 

图片

 

他将完整的坯体造型随机打破,形成自然的碎块,再把碎块进行编号,根据颜色等表现需要,用不同方法烧制,最后再重新黏合拼接起来。这样,一个新的“生命”便出现了。

 

图片

 

英国陶艺家摩修(Matthew Chambers)

 

图片

 

这一位是我们近年在网上发现的英国艺术家,大概三十来岁,他主要用拉坯的手法进行创作。

 

这位艺术家十几岁就进入了陶瓷工厂工作,所以他的拉坯技术很好。他上大学之后,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做人物之类的造型,但他没有受过这方面训练,于是发挥自己拉坯的技术长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图片

 

他把技术运用到创新中,用智慧做出创新的形态。

 

图片

 

这些作品中包含有非常多的个人技巧和独特的成型方法。我们请他来过学校,想请他表演,他不肯。他说自己现在是一个职业陶艺家,他要以此谋生。但他说可以讲,听得懂的话可以去感悟。

 

图片

 

我们听下来,他有他独特的创作方法。他其实是做了两层,然后将其拼接粘合起来。他把拉坯的技术不断往前推进,创作出了很多可能性。这些需要具备非常好的拉坯技术,然后有很好的艺术构思和创意、创新能力。

 

这些作品有着独特的表现力,刚开始看到的时候,很多人还以为是3D打印,但他其实是完全手工做,一层层拉坯拉出来的。

 

图片

 

这是他最近的作品,还在不断变化,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位优秀陶艺家的不断探索前行。所以,创作是无限的,艺术和思想是无限的,可以不断往前走,只要你有这个能力。

 

再过几十年回头来看,我们会发现这些艺术家的贡献很大,他们为当代陶艺创造了新的可能性。大家都用拉坯的手法进行创作,而有些艺术家就可以往艺术创新走,从而形成个人符号。这才是艺术家应该去做的事情,这也是我们美院教学中不断强调的创新性、艺术性、人文性

 

本文根据戴雨享2021年11月8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21中国美术学院当代陶瓷与漆艺、陶瓷与金工跨界创新创艺研修班”的网络直播授课的部分内容整理而成,课程主题为:西方当代经典陶艺解析。授课图文资料由授课人提供,仅作教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