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列表
行走的柴窑 — 高艺峰柴烧器物展
2021-03-16 来源:WAN GALLERY 碗店

图片

行走的柴窑 — 高艺峰柴烧器物展

陶艺家 高艺峰

迷你柴窑设计者 张立明

 

展览日期:2021/3/20(Sat)- 3/28(Sun)

开幕、作家在廊日:2021/3/20(Sat)13:00

开窑仪式:2021/3/20(Sat)14:00

展览地点:上海 永康路66号 碗店 Wan Gallery

展览期间艺廊开放时间:每日13:00-18:00

(碗店Wan Gallery 咨询电话/微信号:15221940842)

 
《行走的柴窑 — 陶艺与日常生活美》MUJI 分享会(需预约)
日期:2021/3/21 (Sun) 14:00 - 15:00
地点: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755号MUJI无印良品 3F Open MUJI空间

图片

高艺峰
 
1978年生于河北
1995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院工艺雕塑系
2001年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研修班学习
2004年于美国纽约州阿尔佛雷德大学学习
2001-2018年任职上海乐天陶社总监
2019年成立Studio GAO工作室
 
高级陶瓷工艺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会员
上海市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河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陶艺委员会主任
山西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会员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特聘教师
 
作品获第五届韩国国际陶艺双年展获铜奖,被韩国利川市博物馆收藏。
2003年参加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获二等奖。
第一届和第二届台湾国际陶艺双年展(莺歌陶瓷博物馆)。
第二届中国西部陶艺精品展获一等奖。
宜兴“艺博杯”第五届陶艺创新作品展获优秀奖。

图片

张立明
 
2008年5月与日下部正和一起建造国内第一座高效无烟柴窑
2008年至2010年在景德镇乐天陶社学习无烟柴窑的烧制
2011年5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
2010年至2015年就职于景德镇乐天陶社
2016年7月创立“立明工作室”
 
2017年至今在国内外多次开设迷你窑制作课,先后在新加坡和香港地区开设迷你窑课程
2019年6月受邀在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迷你窑课程
2019年7月受邀参加英国国际陶瓷节(ICF)演示烧制迷你窑
2009年至今一直在研究各种陶瓷烧制方法,如坑烧,乐烧,报纸烧,炭窑,迷你柴窑等
 
“对我个人而言我对陶瓷的烧制工艺非常痴迷,喜欢用不同的工艺来烧制陶瓷作品。如坑烧,乐烧,报纸烧,炭窑,迷你柴窑等。
2008年我在景德镇乐天陶社实习期间,有机会像日本柴窑专家日下部正和(MasakazuKusakabe)老师学习日式高效无烟柴窑的制作和烧制。从此便对柴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过了一年我开始尝试将无烟柴窑进行缩小,并用于烧制一些迷你的小罐子。从这里开始就一直在迷你窑的这条路上走下去了。一开始制作迷你窑是为了研究各种柴窑的建造和烧制方法,以做到以小见大。当时对我来说建造一座正常尺寸的柴窑是无法实现的,通过将窑缩小这一方法可以让我更容易的去做一些不同烧制方法的尝试,也可以尝试各种结构的窑。
2012年和台湾雕塑家吴其铮的一次关于迷你窑的交流,让我对迷你窑有了新的认识,窑不仅仅只是用来烧制作品的工具,它也可以是一件雕塑作品。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尝试,最终制作出了现在这一款可以快速烧制的迷你窑。制作这款窑也是为了让更多的陶艺爱好者可以体验柴烧的乐趣。”

图片

对谈:高艺峰 赵铭
 
(鼓风机吹着,迷你柴窑内火苗窜出)

你这次准备了三百多件作品,每一个你都准备了小布包?

我买了一百个,其实我觉得真正能卖掉一百个就已经很好了,哈哈哈,我觉得,啊?

哈哈哈,我觉得柴烧还是很多人喜欢的,可能很多柴烧作品价格也高,下不了手。但是柴烧的那种火的趣味、自然的趣味,很多人理解的。还有一个问题可能是有些柴烧作品虽然用柴在烧了,但并没有烧出柴烧的味道来。

我这次大概的方向……

(打断)你这个温度已经在下降了,有没有关系?

没关系,刚才升温太快了。我这次展览作品大概的分三种。一个呢,我做一些拉坯状态很自由的,别人看上去歪歪扭扭的杯子,完全表达个性的。这种东西看得懂看不懂不重要,我不关心这个,至少我觉得开心就可以了。还有一种,我做了大小尺寸基本一样的,比如一个茶席上需要六个杯子,一套的,一种风格,大小一样的,做了几十个。还有一种,是公道杯、花器、茶壶这类稍微大一点的器物,这些不成系列没有量,这样展览的作品可以更丰富。因为烧大作品,这个窑太小,没有办法做几十个出来。

你这次怎么想到用这个迷你柴窑来做一批东西的?之前我都看到你用电窑,偶尔还会在景德镇用煤气窑做一些影青釉的器物。

有几个方面……

你看火了吗?

我看着火了。烧大柴窑对环境、对窑炉、对场地都是有要求的,不是每个人想烧柴烧都能实现的。有的人有这个条件,但有时候为了烧一窑东西要积攒很长时间的素坯。我觉得积攒很长时间作品烧一窑是会抹杀部分创作灵感的,你攒着攒着就没有感觉了。但这个迷你柴窑不一样,一方面张立明正好设计了这个产品,我是想把它推广一下,一个是它的方便性,最重要的是我个人摸索下来,它烧成的气氛比起大柴窑来一点都不差,甚至还好。我因为工作关系接触过许多烧柴烧的,有些烧出来并不好看,没有感觉。柴烧器物,不光是釉色,还需要形和釉色的搭配,统一起来,才有它的精神,它的内涵。如果为了柴烧而柴烧,So what 又怎么样呢?

就是说柴烧器物的形要符合柴烧的气质咯。我们现在这个柴烧和以前的柴窑是两个概念,柴窑虽然用柴来烧,但东西呢还是用匣钵罩起来,保护起来,不让灰啊杂质啊落上去。现在这个柴烧就是不用匣钵罩着了,就要让木炭的灰落在高温坯体上生成天然的釉,追求天然的效果。这个釉啊火痕啊都会有偶然性,所以对器物的形的要求,可能要和这些东西协调起来。

不过我玩这个迷你柴窑,烧出什么样的东西来没有太大的目的性。但我希望的状态是:永远在实验的路上!这就好玩了。我们这次展览的东西用了20种泥巴,最少20种。

这20种泥巴来自各个地方?

对啊!最远云南的泥巴有两三种,福建的也有,景德镇的不用说了,宜兴的也有,还有山东淄博,有好几种。

不同地方有不同泥巴,经常听人说陶艺和风土关系很大。

对,另外除了土,还有烧法,不光是材料本身。Anagama的窑他们烧七天七夜,和现在他们用的无烟柴窑烧两天,那是不一样的。同样就用信乐的泥巴,那烧出来也不一样,火焰的方式,落灰的方式都不一样……

要加火了!

(高老师往炉膛里加木炭,叫张乐陆来拍摄炉膛里窜出的火焰,张乐陆对拍火焰很感兴趣)

这个窑太方便了,它的实验性是最重要的优点。

就像我们有时候会弄一个很小的电窑来烧试片。

这个实验性比电窑强很多。

你带着这台窑到哪些地方去烧过?

云南、苏州……

云南怎么过去?放车子后备箱?

没有啊,发物流啊,打一个木箱子就过去了。然后绍兴、金山、浦东、嘉定、虹口……去过七八个地方。

最后落脚在宝山。这些地方你要临时弄个大柴窑也不容易,迷你柴窑你就随身带着,到一个地方就可以用那个地方的泥巴来创作。

对,一个是当地的泥巴,你还可以带一些泥巴,和当地的其他材料加在一起去尝试。

(老高去看火)

为什么不烧上去?

等一下,刚才太快了。坯在六百度左右是很容易开裂的,三百度前只要是完全干透了,问题还不是很大,到了六七百度,它里面成分在转化,很容易出问题。所以烧紫砂壶很多时候在六百度左右会保温一段时间,特别是朱泥那些,很容易开裂。

哎,你以前是学雕塑出身的,我以前在乐天看过你很多非常棒的雕塑作品。你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却是在进行日常实用器物的创作,之前的学习背景对现在的创作影响很大吧?

雕塑的背景对现在陶艺创作最大的影响就是我对形的理解和学陶艺的人有些不一样,包括对泥性的把控。所以我学拉坯很快,从材料本身来说,上手很快。从形的理解上呢,雕塑本来就是个三维空间的艺术,陶艺其实是一回事,所以我在做侧把茶壶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不传统,我认为这个不重要,我没有当它是一个茶壶,我也把它当成雕塑了,这里面泥性的表达,比如那个把手,我需要它伸展出去非常挺拔的姿态,像“唰”一个笔锋一样,类似这样的形的语言我留在上面,这种雕塑感是我第一位想表达的,至于实用功能我把它退到第二位。就像现在烧这个柴烧的小杯子,柴烧就像我们画画当中的颜色,你说哪个颜色好看?赤橙黄绿青蓝紫,你说哪个颜色好看?!其实没有绝对的好看难看。在一个画面上,你从脚底下抠一块泥巴抹在合适的位置,它或许就是非常高级牛逼的颜色。柴烧也是一样,目前对于我来说还没有哪个颜色烧出来那是失败的,形在里面是至关重要的。就像一个人,形是身材,一个身材好的人,穿什么衣服,难看不到哪里去。

我们好像对形也看不明白太多,但对釉好像知道的,所以谁突然发明了一个釉,一定是藏着掖着,这里面可以讲很多故事。坯无所谓,工人可以拉坯,然后就上这个釉,这个釉方还可以几万几十万来出售。但你要让我们对形有个审美上的认识,好像不太容易。

当然对形的理解也因人而异,但形和釉要去搭,柴烧的形和落灰的方式,你在装窑的时候就是在创作。比如公道杯,我需要灰落在出水的地方,还是落在客人能够看到的那一面,装窑的时候要去考虑。我了解窑的特点,火路是什么情况,落灰是什么样的,对我的作品有什么影响,这很重要的。做柴烧好玩的地方就是同样一个器型,放在窑内不同位置,横着放竖着放都不一样,正对着火路还是背对着火路又不一样。有时候我需要背对着,背对着,杯子里面的部分就不会变黑,比较干净,有的器皿需要这样,高白泥我就会这样,我不希望里面脏脏的。但颜色深的陶土,我就无所谓了,这都需要思考,这就是乐趣。

你现在用的炭是果木炭?

对啊。

不是陶瓷行当的人可能还不理解,一个不上釉的坯怎么经过柴烧表面就生成釉了。我们可能都知道,做东西要上个釉。但柴烧的原理是烧柴、烧木炭,然后生成灰,灰吹在高温下的坯体上,沾上去,作为熔剂把坯体里的长石啊石英啊熔解成釉了。那么以前古人也是这么发现釉的吗?

是啊,以前烧陶器就是用草用木啊,草木灰也是熔剂。但单纯的草木灰还是有很多问题,后来我们为了做精致一些的东西呢,就在草木灰里加粘土啊石灰石啊,目的是让它更稳定。你看我们湖田窑当时很多的釉啊,现在我们说仿古,但你没有看到那釉的本质的特点。我去挖的老瓷片,那个釉很薄很薄,但它又很润,那里面就加了灰,它的灰是经过处理过的,淘洗过的,不像我们柴烧。今天我们的柴烧是完全追求这种柴灰对坯体直接影响的结果。草木灰,很多我们古代的缸啊什么的,釉里都加草木灰的,它是很好的熔剂。

866度了。

现在升温就不去管它了,让它每一次每一次把炭烧干净。不烧干净就加炭会堵在那儿,温度反而上不去。

你试过不同的木炭吗?

有啊。比如这次买的苹果木炭就很好,苹果木硬一点,发色好,荔枝木就偏软。

你买炭可以选吗?

当然可以选。

这次展览的器物,你一直说定价别太贵,是出于什么考虑?我觉得烧几个杯子好辛苦。

当然柴烧的成本比较高,这是肯定的。一窑东西的成功率也不是那么高。百分之五十成功率已经很好了。但我觉得,日常器物价格低一些呢,一个普通人如果真的很喜欢,他也就买了。如果太贵,就把一部分人筛选掉了。有时候就差那么一点点,他就可以拥有了,就能拿回去用了。你刚才说的,我们对器物的形的审美好像不太容易,比对釉的审美难,那么你让人用了之后他就会懂得欣赏,他自己会去学习,器物会把他领进门。你光讲,讲没有用,一个器物一定要让他拿着用,用嘴巴亲,用手去摸,用眼睛去看,在生活中去使用。光看一眼没有用,它的形、大小、手感、重量,需要在使用中体会。我老婆以前很喜欢买宜家的东西,她现在不买了,我问她为什么不买了,她说不一样,我说什么叫不一样,她说不一样就是她觉得手作的东西更有温度。哎,这个话不是我教给她的哦,她自己发明的,她完全是外行人,也都领悟到了。但这也是花了很多年嘛,我家有很多杯子,我的梦想是以后做个高艺峰收藏千杯展,全世界的艺术家的精品,老的新的都有。她在家经常是今天高兴拿这个人的杯子用用,明天拿那个人做的杯子用用,她自己会筛选,给她一个学习的空间,去摸嘛。真的,所有的艺术作品,只有器皿可以拿了用嘴巴亲它,用手摸它,它是一个和人最亲密的艺术形式。

张立明一直在研发各种形状的迷你柴窑,我去过景德镇740他的工作室,体验过他的迷你柴烧课程。您作为另一个身份,一家陶艺器具公司的顾问,我看您一直在推介他设计的这款迷你柴窑,并且已经成功把它转化成产品了。

这个事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和张立明做了很多年同事,他后来自己做了工作室。立明对于柴窑的设计制作非常执着,很专研的一个人。但靠他一个人的力量,一年也做不了太多。到现在他还住在工作室,那里夏天非常热,还经常发大水,条件比较艰苦。正好我现在的工作关系,能够帮助立明把这个设计进行转化,这本身也是个好东西,值得推广的东西。作为一个陶瓷文化的传播者,我希望把这种好玩的东西多进行推广,我希望成为那个搭建桥梁的人。立明有好产品,我帮他嫁接了生产工厂,把它变成产品投放市场。立明的这个设计也是最能把陶艺生活化的东西,完全不懂的人,我教他两次他就会烧了。从各方面考虑这都是一件好事。

陶艺生活化,陶艺进入生活,也改变着生活。看了这个窑我也动心了,计划以后也买这么一个小窑放在你这里,双休日我就可以到你这里来,我们一起拉拉坯,烧烧窑,吃吃羊肉串,喝喝酒,是很开心的事。顺便把器物也做了,以后也能用上自己的柴烧器物了。

你问问张乐陆就知道(张乐陆正忙着拍视频),每一个艺术家,每一个创作者,最好的创作状态就是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创作,是最真的最接近自我内心的东西,我们这样一边喝酒一边讨论一边创作,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最自然的状态。玩火,玩泥是人的天性啊!哪个小孩子不喜欢啊?但是现代社会种种约束把这个天性给压抑了。

以前我们觉得柴烧是好高大上的一个陶艺的烧成方式啊,现在聊着天喝着酒就把这事儿干了,而且可以烧出气氛那么好的杯子。

火痕气氛一点不差。

(高老师准备加最后一勺炭)

要啥有啥。

高艺峰柴烧器物展部分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