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列表
突破陶瓷界限 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展亮相广州
2020-11-24 来源:百度

11 月 21 日下午,由广州市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组委会、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 " 突破 · 界限——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展 " 在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开幕。

■参加开幕式的部分领导嘉宾合影。

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馆长李群芳致辞时说到,针对陶瓷艺术,当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有人说,什么是陶瓷艺术?材料就是艺术;什么是观念?材料就是观念。陶瓷只是一种载体、媒材,陶瓷材料和工艺只是为艺术呈现的一种基础。没有艺术基因的植入,只能叫工艺,从业者只能叫工匠。艺术却有无限种可能。" 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 "。这是清初艺术家石涛力主创新的呐喊。艺术的当代性就是要打破边界,产生视觉冲击。让艺术去贵族化、去技术化、去门坎化。人人都可以艺术,人人都可能是艺术创新工作者,不受媒材之分,不受时空限制,不受传统桎梏,去彰显个性与激情。

李群芳认为,什么是原创?不重复自己,更不能重复别人,就是原创!就是艺术!" 梅兰竹菊一辈子,渔樵耕读世代传;名仕把酒来言欢,侍女羞涩闭月花。" 这首打油诗是对那些保守、顽固艺术派的概括,对那些过于师古而泥古所谓艺术的鞭挞。让观念成为艺术,让问题成为艺术,让残缺成为艺术。让多元包容当代艺术,让解放造就当代艺术,重复自己或重复他人就不叫原创,不原创就无艺术。让美术突破成为当代艺术,让传统更传统、让当代更艺术!

■展览现场。

著名艺术家、西冷印社社员郭莽园对李群芳所说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说,艺术一定要原创、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这个命题在每个时期特别是在今天很重要。郭莽园每年都会专门花一段时间来画 " 梅兰竹菊 ",因为 " 梅兰竹菊 " 是国画家最基本的功底基础。每一次绘画创作之前,如果没有想好新的创作内容,郭莽园先生就会停笔不画。" 画什么不重要,怎么画才重要。"

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彭文斌致辞时指出,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有三个阶段,一是陶瓷的工艺阶段,二是陶瓷的绘画阶段,现在已经到了第三阶段,即陶瓷艺术的当代性阶段。如何在陶瓷艺术创作时,把陶瓷当成一种非常好的载体、媒材,让它来发挥陶瓷艺术语言的新可能性。当代陶瓷艺术应大众化、普及化、推广化,让更多人接触陶瓷艺术、玩瓷碰瓷爱瓷。

参展艺术家陈炳佳致辞时说到,陶瓷艺术是中国视觉艺术发展的正脉。" 君子比德于玉 ",瓷的玉质感这一材料特性是中国文人精神与理想的寄托。依赖于再高级的国画、油画、甚至西方当代艺术的呈现方式,都不可能提升和拓展当代艺术陶瓷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境界。现当代陶瓷艺术如何在发挥材料和技术特性的基础上,走出工艺品这一低层次的、贯性的满足感,寻回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是当今陶瓷艺术从业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江海涛表示,陶瓷不同于其他的载体在于它的工艺性,但我们应该追求的是陶瓷中的艺术语言。景德镇大多数陶瓷从业者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状态,而我们想要把心中的艺术状态以一种崭新的呈现方式展示给大家,争取创作出饱含真诚、真切情感的陶瓷艺术作品,试图改变很多人认为陶瓷就是装饰物、高级工艺品的固化印象。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和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参展艺术家邵颖,从曾经的油画创作转到现在的陶瓷高温颜色釉创作,他谈到:" 我老师曾到国外参加油画展览,评委却连看都不看一眼。在老师的追问下,评委们拿笔写了个‘大’字,问:‘我写的大字,与你们国内的国画艺术相比,如何?’由此可见,油画不是我们的艺术语言优势。陶瓷的工艺性令人着迷,但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与大众的距离已经越来越小,人们通过抖音等视频分享平台就可以简易、直观地了解到制瓷背后的工艺、工序,工艺性不再具有神秘的光环、不再是不为人知的秘密。陶瓷艺术创作一定要将陶瓷语言与艺术思维结合起来,一定要具备当代性。

■万国华《盈》

中国是陶瓷文化的国度,有陶瓷母邦的美誉。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有这样悠久的历史,有丰富的陶瓷文化传承,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所以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和挖掘永远是一个我们需要去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陶瓷是泥与火的无机之质,她不受环境、空间诸多制约而便于保管利于传承。所以陶瓷艺术品的收藏趋之若鹜。上至历代皇家、达官贵人,高净值人群,还是市井百姓,有过之而不及。

■余效龙《花语》

传统与当代是辩证与统一的关系,如何师古又不泥古、笔墨当随时代走,是当今中国陶瓷艺术传承与发展的一个命题。传统不是过时,创新不是臆造。让艺术陶瓷走向年青人、走向国际市场,重振陶瓷之路雄风,是这场展览抛砖引玉的策展愿景。本次展览共展出万国华、贺景卫、陈炳佳、严维明、魏宝书、江海涛、李帅、黄俊、余效龙、邵颖、汪中华、唐亮祥、余建江、康平川、王思思、何海青等 16 位中青年陶艺家 200 多件作品。

该展展至 12 月 20 日。

【来源:新快报·ZAKER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