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列表
【迎建厂70周年大师访谈特辑10】——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2024-01-11 来源: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

10

【迎建厂70周年大师访谈特辑】

 

本期人物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何道洪

清代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曾写下“白甀家家哀玉响,青窑处处画溪烟”,记录了当时蜀山陶业繁荣景象。蜀山,承载了紫砂几百年沉浮,亦诞生了数十位近现代紫砂大家。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前身就是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蜀山,遗存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老建筑,以及还可娓娓道来的陈年旧事。曾经生活于蜀山的何道洪,见证参与了紫砂厂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也以自己的创作语言赋予了紫砂造型的表现形式及赋予器韵美学的全新破立。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口述/何道洪

整理/董文理

我出生于宜兴丁山,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祖母深知读书能明事理,不惜变卖了一些家产供我上学。我在紫砂中学毕业后,当时的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面向宜兴四大乡镇招生,通过中学老师李树坤先生的推荐,我于1958年进入紫砂厂学习工作。

进厂后我先跟王寅春先生学习光素器的成型技艺,如方器、圆器、筋纹器等;后随有“陈鸣远第二”美誉的裴石民先生学习花器以及杂件、文玩、仿生器的制作。两位先生所教的技艺不同,我学而兼收,得二老艺人教泽甚厚。当时紫砂厂以出口产品为主,每年通过春秋两季的广交会,会接到一些国内外的贸易业务。我当时担任四一班班长,在成型车间主要负责日常工作安排,如搞好生产以及分配产品等,然后我们接到任务就要立马进行调度,产品上模,还要做工具,并与技术科、生产科协调各项工作事宜,在保证质量情况下,厂里规定出多少件产品,我们都能按时完成厂里下达的出口任务。

图片

△ 给女儿何燕萍、何叶示范

开始我在紫砂厂是接到任务或根据订单去制作一些产品,比如松鼠葡萄壶,洋桶壶等。到了上世纪70年代,我去了陈列室旁边的大楼后,开始可以独立设计原创作品。当时顾辅导(顾景舟)、蒋辅导(蒋蓉)也在三楼。那个时候我也是紫砂厂的辅导老师,在1972年和1977年带了两届学徒班,每届都是二十几位学生。第一批带班,小女儿还在肚子里没出生,我在带徒期间给每个学生做拍子、明针等工具,便于他们学习成型技法。1975年至1976年,我被厂选派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江苏举办为期十一个月的日用陶瓷美术设计训练班系统学习造型设计,学成后回到厂里就带了77届学徒班。那段时间我白天带徒弟,晚上开夜班,没时间回家吃饭,大女儿就经常用白色大搪瓷杯盛满稀饭送到我工作室。

图片

△ 九件夏桃茶具

图片

△ 《大松竹梅壶》

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国内书画名家如刘海粟、程十发、范曾等经常来紫砂厂进行交流合作,由台湾地区出版的《珍壶藻鉴》就收录了那时他们和我合作的一些作品。当时厂里的海外展览活动也比较多,经常会选出一批产品赴美国、日本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展览。有一年,厂里把所有制壶艺人的作品分为A价、B价、C价三个标准,根据评判结果来分配工作任务。顾辅导、蒋辅导以及朱辅导(朱可心)得了A价,我和徐汉棠、汪寅仙等人得了B价,虽就得到B价,当时内心还是很开心的。那时我每年会做一遍圆器、方器、筋纹器、花器,既给厂里完成展览任务,也是让每次创作不重复以前的作品。比如我在80年代初期设计制作了各个器型的《微形什锦壶》以及可置放紫砂微形壶的陶架,还调配运用了不同泥料制作出不同造型的《十二件紫砂鼻烟壶》,也是进行紫砂创新更多方向的尝试。

图片

△ 1985年赴日示范表演

1985年,中国轻工业部组织全国手工艺代表赴日本参加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在东京、大阪等地举办为期两个月的访问与交流活动。江苏方面派了两个代表参加,是我和另一个做木梳的手艺人。当时去日本,厂领导和我都很重视,所带制作工具一样不落。我在现场进行紫砂壶制作,因为没有泥凳,日方工作人员就拿一张办公桌来替代泥凳。打泥片的声音在现场很热闹,很多与会者被声音吸引纷纷过来观看。有一位日本人在纸条上用汉字写了一首赞美我制壶技艺的诗句往桌上轻轻一放,因为当时专注于制壶,并没有马上与他交流,等我得空想要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现场。诗的全文好像有家报纸媒体刊登过,现在我已经不记得了。因为后来很多资料和照片都放在当时蜀山南街家里,有次邻居小孩玩火引发火灾,火势蔓延到家中,导致很多资料以及书籍等全都烧没了。

图片

△ 《鼎馨》

也正是在80年代中期,我开始思考如何在紫砂作品风格进行转变与突破。在壶体造型上,之前更多的是隽秀细腻的气质,为打破固有的紫砂韵致,我便在壶嘴、壶把以及壶纽上进行造型与器韵的重建,又与整体壶身的视觉平衡相契合,使作品形成力度与厚润结合的风格。但,风格的建立绝非简单进行点线面的分割组合排列,之前的创作惯性想要快速剥离也很难,只有在过往的创作手段中取舍重构,在破与立之间所形成的线条走势又逐渐变成创作状态的一部分,作品风格便悄然有了法度。

图片

△ 《提梁岁寒三友壶》

图片

△ 《岁寒三友壶》

1986年,紫砂厂接到一位台湾紫砂收藏家的订单,要做一件大壶,厂里决定我来负责制作,为保证作品不在任何环节出现意外,我花了好几个月时间设计制作了《道方壶》,一共做了三件,当时成功烧制了两件,另一件因为没有完全烘干,到烧制的时候炸裂了。现在一件由道方会馆的蒋小平先生收藏,还有一件是由定居在深圳的韩国朴女士收藏。当时烧制《道方壶》是装在厂里的隧道窑,一窑车就只能装一件。这个隧道窑共54米长,是烧重油的,后来因为紫砂厂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改造被拆掉了。

如今,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迎来建厂70周年,她是近现代紫砂时代发展的缩影,也在紫砂行业的技艺革新与人才培养上功不可没。人和物都在新老交替,现在我们的紫砂艺术传承有序,还有更多现代陶艺美学体系融入到紫砂创作中,紫砂厂的传统与创新将并行相合,也将赋予下一个紫砂时代全新的风貌。

 

 
 

人物介绍

 

图片

何道洪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1943年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别号山蜀。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委员会委员,获首届当代十大名窑特别传承奖、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师承紫砂老艺人王寅春、裴石民,后深造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光素器、方器、筋纹器、花器以及文房器制作上皆擅胜场,独创以“神韵、气质、艺趣”敦厚力感的“何氏风格”深得港台、东南亚等地收藏家青睐。作品被故宫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香港茶具文物馆收藏,并选为国礼赠外国元首。出访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办展,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活动。多篇论著刊载于专业学术性刊物。2000年1月出版个人专集《珍壶藻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