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列表
黄小玲:将陶瓷文化融入代表履职
2022-08-17 来源:邬添奇 人民之友
图片
       “你会一辈子和陶瓷打交道吧?”
       “肯定。”
       面对提问,全国人大代表、醴陵市醴泉窑艺陶瓷有限公司总设计师黄小玲没有一秒犹豫。从12岁开始接触陶瓷算起,今年是黄小玲与陶瓷打交道的第42个年头,她早已认定这是她一辈子的事业。
黄小玲运匠心、持恒心、守初心,以卓有成效的履职助推瓷产业发展壮大,推动醴陵陶瓷、中国陶瓷走上国际化的道路,诠释着一名人大代表的情怀和担当。

运匠心撰写好每一份建议 

       2010年11月,黄小玲被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站在职业生涯高点的她,当时年仅42岁。
       黄小玲的家乡醴陵,有着千年窑火不熄的陶瓷产业和千年传承赓续的陶瓷文化,产业与文化的交织交融发展,靠的就是独一无二的工匠精神。“在我们行业,工匠精神就是踏踏实实地在工作室里画,画一辈子,就为了把一个字写好、把一幅画画好。‘一年学不会,十年离不开’,不想别的,工匠精神融在骨子里。”与“泥和窑火”打了近半个世纪交道的黄小玲,成为千年瓷艺当之无愧的传承人。
       她把这种工匠精神同步体现到作为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十年履职中。为了撰写和提交高质量的代表建议,她经常不辞辛劳,奔赴各地进行深度调研,几乎跑遍了国内各个陶瓷产区、花炮产区。履职以来,黄小玲提交了关于发展醴陵陶瓷产业、花炮产业,完善人民陪审员权益保障机制等近300件建议,其中大部分建议在办理后积极推动了相关领域的长足发展。
       比如,制约醴陵陶瓷产业发展的人才问题。长期以来,醴陵陶瓷行业90%以上从业人员都是初级工人,技术、设计、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黄小玲对此深感忧虑,她找到其他几位陶瓷领域的省、市人大代表,在广泛开展调研后,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强陶瓷产业人才培养的建议。这件建议得到醴陵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此后醴陵产业突围“四个十条”政策应运而生,陶瓷产业从业人员的信心大增,产业内生动力进一步被激发。伴随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的逐年加大,醴陵陶瓷行业开始呈现出人才济济的崭新局面,先后产生了26名“国大师”、159名“省大师”,以及一大批行业营销、管理等专业人才。

       “提交建议的前提是要精心做好调研,就好比制瓷前期的制坯阶段,要精挑细选瓷土、精细筛选研磨等。只有前阶段底子打好了、功夫下足了,后面成品的质量才会更高。”黄小玲这样比喻。而多个建议办理单位负责人认为:“黄小玲的建议总是中肯而合理,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醴陵陶瓷产业迅猛发展的背后,确实有她的一份功劳和苦劳。”

持恒心履行好每一项职责 

       怎样履行代表职责,黄小玲有自己的体会:“要展示讲政治顾大局、蓬勃向上的形象,正确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一盘棋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建言献策。”
       作为陶瓷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黄小玲受父亲影响,从小就痴迷瓷艺,因此对行业基本情况、发展短板等总是如数家珍。众所周知,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是醴陵陶瓷的独特标识。在经营好自己公司的同时,黄小玲把推广釉下五彩瓷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为此她坚持为陶瓷产业年年呼吁、年年建言,特别关注醴陵釉下五彩瓷文化的发展。
       “醴陵是三大瓷都之一,但是世人只知景德镇和德化,对有两千年陶瓷历史的醴陵却知之甚少,归根结底还是宣传不到位。”黄小玲琢磨“解题”之法,尽自己所能,用各种举措“破题”:一是组织陶瓷艺术家带着各自的作品到海外参展,并示范带动陶瓷艺术家赴国外孔子学院传授画瓷技艺;二是整合国家旅游局、省陶艺家协会资源,印制50多万册醴陵釉下五彩瓷艺臻品集画册,分赠270多个驻外机构陈设宣传;三是争取将个人创作的大型瓷板画作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会议湖南代表团驻地大堂等。在她的努力下,醴陵陶瓷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
       黄小玲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积极推动陶瓷产业和文化发展。她推动成立湖南省女陶艺家协会,呼吁建立专业的陶瓷大学,建议国家在出口退税政策等方面加大对日用陶瓷行业的支持力度……醴陵陶瓷取得了“看得见、感受得到”的耀眼成绩。2019年9月,全省第一所陶瓷大学、醴陵第一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正式竣工开学,圆了百万醴陵人民的陶瓷“大学梦”。2020年6月,在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湖南省陶瓷研究所成建制划转醴陵市人民政府管理;同年9月,醴陵成功摘得“中国陶瓷之都”荣誉称号……
       今年3月,时值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湖南代表团驻地大堂气氛格外活跃,黄小玲在现场热情介绍:“这是双面瓷板画,这一面叫《喜上眉梢》,另一面叫《金玉满堂》,是典型的釉下五彩工艺制作。”她的讲解引来在场人大代表驻足观看和聆听。这是她推介、宣传醴陵陶瓷的又一重大举措。
       作为国内与景德镇比肩的陶瓷主产区,如何更好激发醴陵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的魅力与活力?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黄小玲提交了关于支持醴陵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陶瓷)集群等多件建议,她还积极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工信部等部门汇报对接,希望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相关部门单位已经着手研究和落实。

       “致力推动陶瓷产业的传承与发展,这就是我的初心、使命,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和产业自信。”作为醴陵陶瓷界的全国人大代表,黄小玲履职尽责,敢于承担,尽己所能打造一片崭新的陶瓷艺术天地。

守初心回报党和人民 

       把自己献给陶瓷艺术事业的黄小玲,同样把自己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2020年11月,黄小玲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这份荣誉在家乡人民看来,是实至名归。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黄小玲得知醴陵当地医院物资缺乏的消息后,第一时间采购2000个护目镜捐赠给当地卫健部门,同时动员全市各级人大代表、陶瓷行业从业人员等积极为抗疫作贡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她带头捐款捐物、参与督导,示范带动各级人大代表为战“疫”作贡献。
       黄小玲经常参加醴陵政府部门、“两院”等相关工作座谈会,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时传递人民群众诉求。一有时间,她就奔赴镇街、村组、企业调研,调研的课题涵盖了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基层网格化管理、农村中小学男教师队伍建设等各个领域。在听取各方面人民群众的诉求和呼声后,形成并提交高质量代表建议。
       “人大代表肩负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要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语重心长、铿锵有力,黄小玲第一时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聆听,受到极大振奋和鼓舞。此后她又多次反复学习包括参加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专题讲课等内容。“‘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八个字是我的履职格言,我时刻铭记、时时笃行。”黄小玲认真地说。
       一颗匠心传承、一颗恒心坚守、一颗初心回报。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黄小玲表示,将团结全市20万陶瓷行业从业人员,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为指引,深入落实党和国家各项决策部署,肩负起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坚持守正创新做强做优陶瓷产业,积极服务中心大局增进民生福祉,勤勉履职、加倍努力,争取作出更大成绩和更大贡献。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