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列表
【 文艺三重奏】方寸之处有乾坤
2022-05-11 来源:佛山文艺
图片
 
图片

       冼艳芬,1956年生于佛山石湾,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高级技师,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广州大学客座教授,佛山市禅城区“三八红旗手”。

          1972年从事陶塑动物胎毛创作,1975年毕业于7·21工人美术大学,1978年师从老艺人苏茨学习山公。研发出多种色泥在微塑盆景中表现的新材料,独创陶瓷微塑石窟盆景和山公壁饰艺术形式,被誉为“石湾陶瓷微塑的开拓创新者”。

 方寸之处有乾坤 

——对话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冼艳芬

□ 史鑫

 
       石湾陶瓷微塑是石湾陶艺中独有的一种传统工艺,是罕见的艺术珍品。它由著名的石湾陶发展而来,并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名字——山公微塑,山公微塑不仅以微小精细见长,更是一种以“微、速、精、巧、趣”取胜的泥塑制作技艺。
       山公是供石山盆景点缀之用的,山公即公仔之简称。“公仔”一词在石湾陶艺中有特定含义。山公便是供石山盆景点缀用的骑驴、垂钓、下棋等人物生活形象。此外还有各种鸟兽、亭台楼阁、塔、桥、帆船等。常见的人物作品仅高1~3cm,也有更细小的,超过6cm则不属于“山公”。
        在一代代陶艺家的孜孜追求下,山公已经由配角跃升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陶艺家的巧手之下,大自然雄伟壮丽的山川河流,就浓缩在方寸之间,不是实景胜似实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冼艳芬,便是石湾陶瓷微塑领域的突出代表,她的作品以小见大,缩龙成寸,精巧细腻,构思新颖,富于装饰,奇特夸张,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
       暮春时节,笔者专程拜访冼艳芬女士,通过一番对谈,了解到作为一代微塑艺术家所具有的精湛技艺与锦绣胸怀,从她的微塑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吐露芳华,看到了四季,看到了辽阔,看到了经典,看到了生命的挺拔……
图片

冼艳芬作品《胡杨春秋》

耳濡目染,专业训练

史鑫(以下简称“史”):从事石湾陶瓷微塑创作,与您的童年生活有关吗?谈谈您的艺术启蒙吧?
冼艳芬(以下简称“冼”):记得我6岁的时候,父亲是石湾美术陶瓷厂的主任,父亲经常带我到厂里玩。在厂里,我看到很多各式各样的陶瓷公仔,每次都是恋恋不舍的离开。之后,读小学的时候,每逢星期六就跟着父亲去厂玩,此时,己经不知不觉间对石湾公仔产生了兴趣。值得一提是,我家旁边就是石湾瓷厂,生产的是日用瓷,瓷器上的图案装饰多是彩绘和贴花纸,放学时路过瓷厂,总是跑过去看彩绘师傅画仙女、花卉以及山水画;有时  还会拾一些工厂弃丟的花边橡胶印和花纸拿回家,盖印和水贴在课本的空白位置和书套上,有时还会对着临摹,总之,觉得好玩,也就对陶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史:此后,您在何时何地接受何等教育?
冼:1972年,我初中毕业被分配到石湾美术陶瓷厂工作。1975年至1978年,我报读了“七二一”工人美术大学,学习美术基础和陶塑设计创作,当时,刘传、庄稼、苏锡荣等师傅教我们陶塑创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益匪浅。记得唐山大地震时,我创作了一件陶艺,塑造了一位唐山老太太,左手拿着解放军派来的救援物资,右手拿着军用水壶喝水。这件作品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与鼓励。

图片

冼艳芬作品《金秋》

图片

冼艳芬作品《长青》

拜师学艺,勤于写生

史:就业之后,您先后拜何人为师?学艺过程是怎样的?
冼:进厂初期,最早是跟霍凤鸣师傅学习陶塑鸟兽胎毛,鸟的翎毛刻画,开嘴、装舌、压毛骨、啄毛、刻毛等,动物的开旋、级毛、碌毛等的塑造技艺。之后,我拜老艺人苏茨为师,学习山公创作技艺,从搓手脚、捏身、披衣、搭袖、揷头、抆耳、贴须眉、披发,单一搓手技法,就要练上三个多月的时间。同时,还要出产品投入市场销售,因为我们学艺都是带着生产性质的,必须在短时间内促成。
史:能否讲述一下您在创作过程中印象比较深的一两件故事?
冼:苏茨师傅对我特别的厚爱,她退休还乡都不忘我的习艺情况。有一次,我去乡下探望她老人家,没聊多久,她就拿出泥巴让我即时捏塑山公给她看,我有点紧张,我马上选好了题材《举杯邀明月》并打好了腹稿,不慌不忙拿起她常用的工具很快就完成了创作,师傅拿着我的新作山公微笑地点头赞赏,最后还得到了师傅亲手耐心的指点和鼓励。1982年夏天,我与正在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就读的丈夫利用假期一起前去新会小鸟天堂写生,一去就三天,正是大暑炎热天气,蚊虫光顾,这时一位慈善的老婆婆拿来了解渴的糖粥和驱蚊的葵扇,使我们很感动,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三天时间,我们画了大量的速写,拍摄了不少的照片,且共同创作了一幅13米长的小鸟天堂榕树白描写生手卷,画面记录着我们每天伴随着河水潮起潮落,观察退潮时露出水面的树根纵横交错,树上垂到水面的气根像是布帘,可以跟后来上映的科幻电影《阿凡达》里的深林景观差不多,一棵横生二十多亩地的古榕,从整体到局部,榕树的霸气,白鹭、灰鹤的早晚交接,漫天的飞鸟蔚为壮观,尽显了小鸟天堂的迷人景色。回家后,我们根据写生素材构思了一件《小鸟天堂》的陶瓷微塑盆景,这也是石湾第一个以写实性的艺术微塑盆景作品,当时轰动了石湾,受到了社会认可和专家的好评,且获得了当年佛山市“四新”产品评比一等奖。

图片

冼艳芬作品《小鸟天堂》

离职创作,行成于思

史:请问,您是何时离职、又是何时创办工作室的?有何感想?
冼:因为自已从小就热爱美术,所以在1990年就选择了离职,与丈夫钟汝荣一起经营钟汝荣陶艺工作室,一起创作,一起研究,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创作,可以说,创作更加自由,灵感更加充足,创作思路更加开阔,创作题材也更加广泛。
史:简单总结一下您在学艺与创作过程的心得体会吧!
冼:要创作一件好的作品,必须要有吸引眼球、扣人心弦的力度。我觉得,平时要多体验生活,多到大自然采风写生收集素材,多看展览多读艺术理论的书,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能力。同时,要在陶瓷材料上的潜心研究,研发新的材料,使作品更具独创性。比如,我的作品《树色显风华》里的树,以自巳研发的美术色泥表现出不同树种的色感和质感,使树色凸显艺术的感染力,从而大大丰富了石湾陶瓷微塑领域的技艺。又如,我的新作《长青》《千年胡杨》,在造型和形式上,颠覆性地打破了碟是圆形的传统概念,而运用了现代陶艺创作的思维方式,以现代观念进行创作,表达出作品的“残缺美”与当代性。我的新山公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人工与自然的融合,选择造型自然、奇特、鳞皴的案头观赏石与山公人物、动物与鸟禽融为一体,开拓出一种新奇的石湾“新山公”,如作品《吉祥五方》《山间踏歌》。我认为,在创作中传统题材要“旧歌新唱”,如融入摇滚乐来演绎,这样就有新意,就有时代感,现代题材就要用传统技艺的手法,这样才能表现出力度,更耐看,我总结了一创作定义,就是“吸引人的是内容,打动人的是形式”。另外,“色”与“巧”要配合得天衣无缝需要一定的艺术境界,陶艺家的感情以色泥这种崭新的表达方式呈现于微塑作品之上。色泥的运用包含着学问,需注意两点:首先,必须按照微塑山公盆景的主题选择泥料的颜色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热血方刚的主题应选择暖色系,悲凄寒凉的主题应选择冷色系,欢乐滑稽的主题应选择亮色系,而严肃沉重的主题应选择灰色系等;其次,作品中颜色的比例要有一定的标准,太多了可能会喧宾夺主,而太少了则可能掷地无声,把握好适当的度是问题的关键。

掌握要领,硕果累累

史:在石湾陶瓷微塑创作上,有哪些主要步骤及要领?
冼:创作微塑作品主要有以下步骤:
1、构思,即在平日生活中提取自己熟悉的题材,同时也选择一些主题创作;
2、画图稿,一般我都画上好几张不同构图稿进行酝酿,选出自己比较理想的构图进行创作;
3、堆泥造型,把陶泥、瓷泥和各种色泥同时进行塑形,在塑型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如各种树木、花鸟走兽等,同时要考虑收缩、力学等工艺问题;
4、施釉画石墨,釉色要有冷色和暖色变化,厚薄适宜,掌握流动浑混融合的窑变效果,画石墨时,要有浓淡水墨国画的感觉;
5、烘坯,烘坯前进行阴干,然后用烘炉以50度温度慢慢提升至80度,把坯体烘至烫手便可入窑;
6入窑锻烧,造型奇特的泥坯,装窑时可运用支架法作支撑以免变形,甚至旁边可以放些适宜营造气氛的釉质坯做成化学变化,以达到理想效果。
史:从艺50年以来,获得了哪些荣誉?创作了哪些代表性作品?入选了哪些重要展览?
冼:2016年7月26日,获得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殊荣。2009年5月,被评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代表作有《小鸟天堂》《千手观音》《万佛朝宗》《乐山大佛》《树色显风华》《千年胡杨》等。2007年12月18日,作品《小鸟天堂》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家协会、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主办的“首届广东当代陶艺大展”。2008年,作品《小鸟天堂》入选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2009年,作品《石湾山公仔》入选由文化部、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展”。

图片

冼艳芬作品《树色显风华》

总结理论,未来可期

史:请您概述一下,石湾陶瓷微塑在创作上有哪些理论总结?
冼:石湾微塑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在艺人们创造性劳动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微”。系指作品体积小分量轻,是它的最基本的特点和长处,是它区别于其他石湾公仔的一个显著审美特点。大者也不过盈寸,小者则如绿豆般细。有时上百件才装满一火柴盒。二是“速”。也是它的一个主要特点和微塑工艺的特殊要求。可以这样说,没有“速”,就没有“微塑”艺术。要具备准确的眼力,熟练的技艺,三下五除二,便塑成不同的脸型。三是“精”。要求做到精臻、生动传神。运用绘画中的意笔手法,抓住对象的特征进行强化表现。四是“巧”。主要是指作品在微小的体积内,对所要表达的内容在布局上作巧妙精心的安排。五是“趣”。创作注意选取和发掘表现生活中富有情趣的东西作为题材,加以生动的表现,避免规范化、程式化,力求作品趣味盎然,与读者产生共鸣。
史:对于未来,您在创作上的还有哪些设想或探索的课题?
冼:目前,正准备创作三米八长场景式长卷的胡杨作品,在手法上,融入山水画的创作理念,表现千年胡杨在四季中的顽强的生命力与铮铮铁骨精神。以往我创作的胡杨作品都是单件性的,不能体现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卓越品质,因此,以宽银幕环弧电影式手法创作,同时,探索与尝试怎样把传统的山公盆景融入现代手法的创作,体现传统与现代的审美结合,使作品具有时代性和当代气息。
 

责任编辑|史鑫 

(邮箱:616851584@qq.com)

 
【作者简介】雨棠,原名何雨庭,2001年生于广东佛山,现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专业,课业之余热爱写作,尝试各种类型与风格,曾于《教师报》、《岭南文学》《东方文学》发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