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据云南美术馆消息,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由云南美术馆主办,云南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云南省陶瓷书画研究会承办的“滇陶溯源——云南·中国国际陶艺邀请展”正在云南美术馆展出。
据悉,此次展览有80多位艺术家参展,展出时间为2022年4月16日至5月15日,展出地点是云南美术馆1号厅、2号厅,200多件展品供市民免费参观,感受云南陶瓷文化故事。
“陶瓷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陶瓷的历史更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类的双手捧起了一抔土开始,就将自己与陶器绑得密不可分。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陶器就作为一种符号诉说着人类的文明,我们在陶器上书写着我们的历史。”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云南美术馆理事会理事长罗江说,陶不仅仅是一件具有实用性的器物,更是一种文化的承载、是将文化融入到生活中的器物。陶瓷呈现了云南在历史长河中与中原地区不曾间断的文化交流。无论是在陶器本身,还是其制作方式上都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云南陶以其所蕴含的朴拙古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到华宁,创作了一批独具逸趣的器物。我们回溯历史,在文明中探索历史,愿能观往知来。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副主任刘也涵有两件作品参加此次展览,极具代表性的华宁陶作品《五棵松》,就是由刘也涵和王瑞共同完成的。
“因为云南的陶土资源非常丰富,所以《五棵松》选择了华宁、建水、巍山各地的陶土。”刘也涵介绍,作品的主题是围绕生态环境来展开,以巍山的树为主,采用比较抽象的几何形的树枝,加上自己之前做过“行走大凉山”的一个系列,所以作品当中也有一些当地特色的人脸,作品里边有两个人,一个人是用建水的刻填工艺做的,另一个人是用华宁的釉陶工艺做的,是在沉思的或者在行走的一个概念。作品中的鸟都是飞不起来的,在地上行走的,展现了生态环境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可能会产生一些异化的东西。
刘也涵说:“希望通过这幅作品,让更多人明白我们应该珍爱生命,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给儿孙后代留一些东西。在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忽略了我们身边的一些美好,也是通过作品做一些提示。当然,这些只能说是我自己想表达的,别人能不能看到那是另一回事。”
据悉,此次展览1号展厅的展品都由特邀画家参与制作。云南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主任、云南省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马行云说:“画家通过刻填工艺把画作表现出来。此次展览的特邀画家中,云南本土画家有13个人,其余画家是从北京、广州、广西邀请的,这些画家很多是国家画院的,在全国也很有成就,我们把他们请到云南来,跟云南本土的一些陶艺家和画家进行一些沟通交流、现场写生,创作了这批作品。”
罗江表示,此次,在云南美术馆展出的作品,正是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眼中的云南,是艺术家们为云南的陶器所注入的新鲜养分,其中也不乏云南本土的手艺人在与艺术家们发生思想的碰撞后所呈现的作品。希望观者可以在此次展览中看到一种文化的交流与倾注。让陶艺成为精神载体,彰显独特的文化影响力。(马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