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列表
曲冰、包伟︱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艺术家访谈
2022-03-14 来源:华萃陶艺教育
图片
 
图片

       举世瞩目的“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近期华丽开幕(展览延期至9月底,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馆智华艺术中心1F),206件入围作品与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120位知名艺术家代表作同馆展出,集中反映了当代陶艺的最新成果,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观念在新时代的全新表达。

       为了带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此次双年展以及当代陶艺发展趋势,华萃陶艺特别策划了参展艺术家系列访谈——与你一起走进作者的心路历程。

第3期:陶瓷器皿类

受访艺术家:曲冰、包伟

05  曲冰 / 中国山东

图片

胶囊

曲冰 / 中国

陶瓷,28x14x14cm

Q:您觉得瓷的精神是什么?在这种精神下,您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
曲冰:我认为瓷的精神是,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我的作品《胶囊》创作过程,其实是妥协的过程。从泥料配方、成型方式、釉料制作、烧窑曲线等等,往最好处做,往最坏处想,以达到一种平衡,从来没有最好的泥,没有最好的釉,没有最好的烧成,我都是退一小步,尊重泥性的发挥,尊重釉子的个性,尊重窑火的脾气,不强求。
       我不仅仅是觉得,强求的泥,会裂给你看,强求的釉,会不给你好颜色,强求的窑火,会缺乏火的灵气……而是觉得,我需要尊重泥性,我需要尊重釉色,我需要尊重窑火,这也是我在创作上的中庸之道。

图片

胶囊的另一面

Q:您如何看待此次双年展?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曲冰:展会有着国际化视野,让我感叹瓷的表现力和生命力,瓷作为一种材质,已经成为独立的语言,从而拥有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
       这次展会给我最大的感悟是,瓷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材料,从而拥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如果瓷器在过去的历史上是“表现”,而在当代则是“表达”。以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存在。现代陶艺几十年的历程,走过了现代西方艺术几百年的历程。从绘画写实到抽象,从器型到雕塑,再到超级写实,波普艺术,欧普艺术,表现主义,野兽派,装置……,瓷这种材料都可以胜任,而且因为现代技术的涌现,表达的方式更为自由,表现自然与表达内心,将变得同等重要。

图片

胶囊 局部

Q:景德镇变得更加国际化了,您在这样的环境中,秉承的创作理念是什么?
曲冰:景德镇这几年的变化非常大,对外地陶艺从业人员很友好,越来越国际化,这也是我在景德镇开工作室,当景漂的原因。我是一直在尝试和创新,创新是每个从事陶瓷艺术工作者的生命,我在景德镇双年展入选的作品《胶囊》,还尝试了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现代人文的敏感,将会是我现阶段的创新方式。唯一不变的创作理念就是:永远在寻求变化中。

图片

黑陶花瓶 曲冰早期作品

Q:现场有没有您特别喜欢或印象深刻的作品?
曲冰:喜欢的作品很多,印象深刻的是,这次双年展,可以看做是以瓷这种材料,进行的一种表达,更多的具有作者的主观意识和情感流露,反映的是对瓷元素的解构和重建,所以我说这是“表达”,是基于作者内心的诉说和意识流露。这与景德镇传统的青花瓷器绘画以及由此衍生的“耕读渔樵”等等题材、画工完全不同。前者是表达,更多的是基于内心。后者是表现,更多的是对自然的复制和再现。
       当然,艺术没有贵贱之分,很难说谁的最好,而且展览中,有绘画、装置、雕塑、器皿、柴烧等等,不同类型,也不好比较。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双年展平行活动-陶瓷非遗进校园驻场展演

曲冰老师作为特邀艺术家现场制作演示

点击下方链接阅读艺术家专访:

百人计划NO.27|曲冰:做有时代感的陶艺

曲冰

       1968年生于山东淄博,199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现为山东轻工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会员;2004年获“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 “称号。2007、2008、2012年,在韩国学习柴烧,师从韩国陶艺家金容文。2018年,师从日本著名陶艺家日下部正和,学习无烟柴窑烧制和建造技术。

       入选2016、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资助项目》。先后担任第三届山东省工艺美术行业(黑陶、陶艺)技能大赛评委;2019年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大赛评委;2019、2021年任《山东省陶瓷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评委。

主要参展及获奖:

2021 作品《胶囊》入选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

2019 作品《胶囊》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19 中国陶瓷艺术与设计教育杰出贡献奖

2018 第十一届全国陶瓷创新评比金奖

2015 第十届全国陶瓷创新评比金奖

2010 第九届全国陶瓷创新评比金奖

06  包伟 / 中国江西

图片

小院黄昏之二

包伟 胡嘉慧 / 中国

双年展 陶溪川新锐奖

陶瓷,210x60x7.5cm

Q:如何看待自己的艺术(或评价自己的作品)?
包伟:我的作品其实是记录我内心的一种媒介,就如随手写下的几行日记一样,虽然不一定很复杂,但是我始终希望在创作中保持真诚和纯粹。以前我总觉得艺术是在表达社会、表达世界,后来我感受到,艺术是艺术家本人的分离,作品的品格只与创作者存在关联,所以不论作品的形式、题材、风格是什么,实际上我们所创作的,永远是我们自己。

图片

小院黄昏之二 局部

Q:您这组作品的灵感来源哪里?
包伟:我的作品创作的灵感多是从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传统造物而来。例如这次参展的作品《小院黄昏》系列,作品灵感源于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客家围屋俯视角度下的层层同心圆的形式美感。俯视角度下土楼宛如圆盘,大小有致。单个的土楼内部又高低错落,各有文章,形成优美的点线面对比。
       我对建筑本身也很感兴趣,建筑是庇护之所,是生活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缩影,它承载着一个家庭的一日三餐,见证了每个人的喜怒哀乐,客家土楼建筑本体的同心圆结构更是家族凝聚力的外化。所以《小院黄昏》以客家土楼为元素进行创作,在保留同心圆这一特有的建筑文化符号的基础上,夸张了建筑环状结构产生的视觉感受,强化了高低错落的屋顶形成的点线面关系。土楼本身以夯土为基,与陶泥有着相同的自然属性,通过木头和黄土与高低错落的同心圆相结合进行构成组合,既表现一种规则感与自然的、有机的结合,实际上也是人文与自然的“和合”状态。

图片

小院黄昏之二 局部

Q:您希望通过作品向观众表达怎样的观念或思想?
包伟:我的创作首先一直在回应我自身对当代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形态的思考,它表达和解决的也是我对于历史长河中人类文化演进所含有的种种现象的解读和困惑,因为我觉得作为创作者最好的状态,就是在创作中可以不断地思考,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如果说我的作品可以传递某些观念和价值的话,我希望可以让观者能在我的作品中感受到我对于传统文化现代性反思的真诚,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生活中认识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伟大。

图片

小院黄昏之二 局部

Q:本次作品入围之后,您有计划在原作基础上尝试新的风格吗?
包伟:我认为作品的风格是在作品的构思之后产生的,而不是先选择一种风格,再去按照此风格进行创作。这次展览的确让我们看到了丰富的装饰技法、成型方式、展示形式,我始终认为陶瓷艺术文化交流对于创作的目的而言,不在于技法风格的简单挪用,而在于了解学习优秀艺术家的思维,开拓我的眼界,让我学会思辨、批判,重新审视、思考自己的艺术创作。艺术作品的面貌是艺术家思想的呈现,我相信当我的思想更具深度,我的技法更为成熟时,我的作品风格会自然而然发生改变,这点可能自己也无法控制。

图片

小院黄昏之二 局部

包伟工作照
点击下方链接阅读艺术家专访:
百人计划No.19︱包伟:最珍贵的是人与陶瓷互相成就

包伟

       广西钦州人,95后青年陶艺家。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学博士在读,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州雕塑学会会员。

       作品先后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9年亚洲当代陶艺展、第三届中国当代陶艺大展、“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等展览,入编《中国雕塑年鉴》、《中国陶艺家》等刊物,曾在上海、景德镇举办陶艺联展或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