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帮古道-串起窑场与港口的古驿道
世界瓷都,瓷通四海。
在闽中屋脊戴云山麓,沉睡着一条苔痕深深的“瓷帮古道”。那是古时德化陶瓷外送的古驿道,历史上所产80%以上的德化瓷,都经由此道送往港口,而后又通过水路销往世界各地。翻开层层覆盖的青苔与尘泥,一块块青石板欲说还休,仿佛道不尽岁月深处“海丝”繁荣的记忆与传说。
脚步
“瓷帮古道”在德化主要有三条。东线经南埕、水口两镇的古官道,人工挑至永泰嵩口镇码头;西线经“上壅驿”古官道,人工挑至尤溪廿九都古迹口码头;为节约西线人工挑运成本,德化窑工干脆在尤溪县建“山头窑”生产,持续时间达数百年;“瓷帮古道”的东线、西线(含“山头窑”)生产的德化瓷器经闽江上游的大樟溪、尤溪水运至福州台江区的“硋埕(瓷市)”,经福州港出海。南线“瓷帮古道”是德化瓷最主要通道,经永春许港、南安码头至刺桐港出海,总外销量应当占到本县窑口产量的80%。
“瓷帮古道”南线至第一个水路港口永春县“许港”,全长约27.5千米,路面宽约2米,皆由青石板砌筑,遇水搭桥、逢山铺梯,蜿蜒错落地伸展在戴云山麓的山岭田野间。德化县四围皆山,这条古驿道就成了联系外界的主要通道。据《德化县志》记载,主要线路节点为:起于德化“龙浔驿”,经“县前铺”、“高洋铺”、“虎豹关”,经永春县吾峰“剧头铺”、五里街“桃源驿”许港,用溪舟船水运泉州;水量不足的情况下需人工挑经“东关桥”到南安“汰口驿”码头,再水运至泉州;同样遇到水量不足的情况下,需用人工挑经丰州“九日山”,到泉州鲤城“来远驿”、“市舶司”交货,从此走上“海上丝绸之路”。
高阳村位于德化龙浔镇南部,距县城4公里,与永春县苏坑乡相邻,是德化四大瓷村之一,保留的唐至清代的古瓷窑有35处,这条通往永春吾峰的古驿道经专家证实是德化早期外销瓷器的必经之路。 该古驿道为旧时德化通往永春的古道之一。途经高阳村的路段长约4000米,约占全长的七分之一。瓷帮古道平均宽度约2米,由青石板砌筑,遇水搭桥,逢山铺梯,蜿蜒错落地分布于高阳的山岭田野间。
重走瓷帮古道,感受海丝文化
悠悠古“瓷路”,片片“中国白”。
德化陶瓷产品外销都靠陆路古道,肩挑(或扛)至永春再走水路至刺桐港,因此有了著名的“瓷帮”。沿着古道漫步,可见地上散落着很多瓷片、陶片,还有不少青花瓷碎片;若隐若现的石头表面光滑,有明显的凹痕,村民介绍:“这就是以前挑夫途中使用‘堵槌’(闽南话,就是省力棍)留下的印迹。
散落的瓷片
省力棍留下的痕迹
“古瓷路”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在陆地的延伸,它是德化走向世界的一条路,它承载着一种文化记忆。这么富有文化内涵一条古道,你想来看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