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列表
作为一个优秀的古陶瓷鉴藏家,瓷器上有1种纹饰你要精通
2021-01-26 来源:环球文化在线

#明清官窑瓷器#喜欢瓷器的朋友都会经历一个过程,从民窑的普货开始逐渐过渡到官窑,有的人甚至是从最基本的瓷片开始学习的,相信大家都明白一点“质差一线,价差千里”,建议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的打好基本功,多学点专业的技能总没错。

今天就元明瓷器的缠枝莲纹的特征进行讲解。

缠枝莲是明清瓷器的装饰花纹之一。古时候莲在我国有很多名字。比如:莲花、芙蓉渠、芙蓉、水芝等。古人称荷叶为荷,称莲子为药,将花瓣称为菌蓉,将其打入泥根称为莲根,将花中的果实,也就是莲花的蓬蓬称为荷花,后来统称为莲和荷。

缠枝莲瓷器始于宋代,如定窑白釉盘上所刻画的缠枝莲纹,茎蔓缠绕,莲花摇曳,花枝舒展。

元代缠枝莲纹, 在当朝比较流行,缠枝纹既可以做主题纹饰又可以做辅助纹饰,花的造型多变,有正有侧;花蕊有心形和圆形;花瓣呈麦粒状,花瓣由以前的肥大变为窄细。以盘碗及罐类器物较为常见。

洪武官缠枝莲纹,近年在官窑遗址中有出现,缠枝莲纹饰的时代风格开始出现变化,就目前市面所见洪武器来看,不仅有青花,也有釉里红;不仅有瓶,还有碗、盘等;画法也都不相同,有勾边填色留白, 也有不留白,更有色地白花。

但总体特征是井然有序,布局渐趋疏朗,花瓣为麦粒形或变形麦粒形, 花叶瘦小。

洪武官窑瓶上缠枝莲纹,一般来讲,这类器物的纹饰多构图疏朗,以花为中心,花枝穿插有序。

洪武民窑饰有缠枝莲纹的器物较为常见,以盘、碗类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在构图上较官窑器洒脱奔放,画法以写意为主,花瓣细节描写得少,运笔随意舒展,没有官窑拘谨之风,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永乐官窑缠枝莲纹,这时期的缠枝莲纹器物较洪武时要多,器型也较前朝丰富,就目前所见就有梅瓶、扁壶、花浇、双系罐,藏草壶、折沿洗、碗、杯、盘等。缠枝纹在枝蔓缠绕之中与器型很协调;构图较洪武时更为疏朗,注重空白的装饰效果,具有简洁疏雅之美感。画法多为双勾填色,留有细小的笔痕。

一般来讲,永乐官窑琢器仍采用传统的横带式装饰方法,但层次明显少于元末明初时期,多为三层纹饰,主题纹饰占据大半画面,十分醒目。永乐官窑当朝的梅瓶还有另一种特征,就是层次不多,花朵饱满,质感很强,画面写实,妙趣横生。

宣德缠枝莲纹,宣德一朝虽仅十年,但瓷器烧造工艺在永乐基础上发展得更为出色, 特别体现在有缠枝莲纹的器物更是丰富多彩,凡前朝器物应有尽有,并且还有前朝少见的罐、茶壶、钵、合 碗等器物。一般来讲,宣德官窑缠枝莲纹饰的缠绕较永乐时更为自由活泼,更具无限重复之感。构图仍以传统的分层横带式,但主题纹饰更为扩展,气势恢宏,变化较永乐时要多。

受官窑纹饰的影响,宣德民窑不仅生产量大,缠枝莲纹饰也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其构图既有官窑的饱满风韵,又有民窑的洒脱简洁,官窑以一笔点画和填色相结合,花瓣的层次,叶片的脉络均细致入微,表现出官窑精湛的工艺特点;而民窑只用一笔点画的技法,虽无细节的描绘,但有线条流畅之美。偶有勾线填色之作,填色亦不准确。

一般来讲,宣德民窑缠枝莲纹中花的画法有以下几种:花朵饱满状如变形麦粒,花朵线条环绕留有永乐遗韵,花瓣细长上加点饰等几种。

成化时期是明代瓷器生产的又一高峰期。就官窑缠枝莲纹饰来讲,虽然仍为元代至宣德以来的传统,但较前朝更为典雅精致,特别是青花纹饰,由于采用国产钻料, 呈色均匀,不易晕散,故线条有如游丝,而且色泽清新淡雅,与前朝深沉凝重的色泽有明显的区别。

缠枝莲是明清瓷器上的一种装饰纹饰,为传统吉祥纹样,缠枝莲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

这里需要我们熟记的是,元代缠枝莲有正有侧,花瓣呈麦粒状;洪武缠枝莲规整有序,花叶瘦小;永乐缠枝莲简洁舒雅;宣德缠枝莲产品丰富,气势恢宏;成化官窑青花缠枝莲的画法以双勾填色为主,线条细腻流畅,填色大笔填满,与永乐、宣德时截然不同。纹饰的布局疏朗,具有宁静淡雅的特点。成化官窑不仅有青花缠枝莲纹饰器物,也有斗彩器物,其纹饰轻盈清丽,与典雅精致的青花有异曲同工之妙。以上是对元代及明代永乐、宣德、成化三个时期的缠枝莲纹特征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