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列表
李砚祖发言稿
2019-11-06

主题:考夫曼当代陶艺学术研讨会

发言学者:李砚祖

时间:2019年11月6日

地点:国中陶瓷艺术馆

 

           

    李砚祖:感谢这个展览的主办方给我提供了来学习的机会。

    最近十几年,我因为最近江西省政府邀请,作为井冈学者来到瓷都,前前后后与陶瓷以及陶瓷行业、陶瓷艺术打过一些交道,也进行了一些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我一到景德镇就遇到我们张守智先生给我讲了很多有关陶瓷的知识,中国现当代陶瓷发展的历史。

    看了考夫曼先生的作品,也听了诸位刚才的发言,刘巨德老师所说的特别引起我的思考,考夫曼先生的作品出自于天性、天然、天真、天艺,这与我们有些陶艺家最大的区别,我们中国书法也是,有写书法、有作字、写字、有从心里面流出来的,像草书不是写,是从心里面流出来的。我想考夫曼先生做的这些作品率性而为,实际上是从心里面流出来的,他一点不装腔作势。所以这些作品从自然当中生长出来的,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他把来自于自然的启发,自己对自然的一些思考通过作品把它表现出来。

    我要从理论上总结我想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材料,陶艺是材料的艺术,所以我们看考夫曼先生对材料的把握,陶土、瓷土以及综合材料就是混合土等等。

    第二就是技艺,他的技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他的各种各样的小作品,这个手工技艺的表达,它的精心制作,精心制作到最后就是出于天然。所以层层叠叠的工艺非常精心、精制的那种塑造和追求,追求到最后就是我们说的从技术的层面能够走向艺术之道、天然之道。

    第二个技艺上的表现就是刻,对于金砖的运用就是采用了雕刻的一些方法,包括切割。实际上这种技艺与金砖的结合,实际上金砖作为中国最高级的材料,砖,它是历史的遗物,也是我们文化的一个符号。他在刻画上面用了中国的山水,也有中国现代的抽象人物,就是现代性。这是技艺方面,充分展现了制作性、手工性。

    由材料和技艺两者的结合,形成了他独特的表达语言,所以他的这些作品不仅有造型,更重要的是透过这种造型展现出来的土的韵味和工艺的细致、工艺手的韵味。

    第三就是大家所谈到的观念,因为我们现代陶艺跟传统陶瓷生产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观念,考夫曼先生的观念就是现代性、前卫性和探索性,就像大家说的他充满了哲学的思考,我想这种哲学实际上是人生命生存的一种思考,陶艺家把自己这种思考最终物化在手艺和作品当中,所以他才有了这么多非常耐看的作品。

    另外我感觉从考夫曼先生的这些作品当中能够看出他对陶艺的情结,实际上也反映出对中国的情结。中国作为陶瓷的古国和大国,它展现了对于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和文化的理解和向往,这一切实际上就给我们中国当代陶瓷发展和陶瓷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经典的样板,就是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各种材料,要注重手工技艺,要注重最终它的精神因素,甚至哲学层面的思考和表达。

    谢谢大家。

    

    方李莉:谢谢李砚祖教授,我觉得他是看懂了考夫曼先生的作品,他里面谈到了天意、天性、天道、天真,它是流出来的艺术,做艺术的过程是顺其而为之。技艺固然好,但是要顺应天然之道。这是中国古老的哲学在考夫曼的作品里面得到重新再现,他通过艺术作品在探讨一种哲学的问题,而且李砚祖老师也讲到了其实考夫曼先生的作品充满前卫性和探索性,我觉得前卫和探索很重要,我就觉得考夫曼先生说的,我们看不到它的有用性,因为我们现在的陶瓷艺术都考虑到有用性,他说原始人用石头打石头有用吗?没用,但是一旦打出火花问题就大了,改变人类的命运。所以探索性和前卫性可能是我们中国的艺术家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