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记述 :宋官窑有南北之分,北宋官窑承汝窑技艺,花开汴京,震古烁今;南宋官窑“袭故京遗制”置窑临安,珍品屡现。这泥与火的艺术根植在中华大地,彰显着大宋王朝的文明,闪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美的向往。
宋官窑青瓷不舍阳春白雪的曲高淡雅,不弃下巴里人的质朴清纯。不似唐瓷那样雍容华贵,不像明清瓷那样繁缛绚丽,它以简淡清新的天姿登临中国陶瓷艺术之巅,雄踞“中国五大名窑”之首。清纯是其灵魂,简约是其修养,高雅是其品位,天然是其逸趣,纵观中国瓷坛,能摘得至极大美桂冠的非大宋官窑莫属。
清代人许之衡在他的名著《饮流斋说瓷》中赞美宋官窑说:“官窑重楷模,精华四海萃。”
宋代是一个崇尚文化艺术的时代,身处中华文化艺术高峰时期的宋人在审美情趣、艺术修养方面已经提练到极为醇净的程度。他们深信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名言。信奉“简到极致,便是大智;简到极致,便是大美”的艺术格言。
宋官窑的艺术家受徽宗皇帝之命,制作以“陶匏之器,代金玉之器”的祭祀礼器时,便融入了宋人审美情趣、艺术修养的精髓,对青铜器、玉器的造型文饰进行了大胆地取舍:他们舍塑造求天然,古铜、玉器上繁华的雕饰图案被幽茜天成、高雅含蓄、活泼飘逸的自然开片所取代,那种线条洗练,棱角挺拔、古朴凝重、气宇轩宏的造型密码被光大,从而形成了瓷坛瑰宝自己的艺术语言。这是历史文明与宋代文明的融合,是传统的升华和创新。他出于青铜器、玉器、却别于青铜器和玉器,这不仅是质的变化,而且在艺术上产生了一个飞跃。因而它不是青铜器、玉器的翻版,而是一种闪烁着珠光宝气的新瓷问世。
中国美学将美分为两种:一种是“错彩镂金,雕缋满眼”的美,这是一种豪华富丽的美。明、清瓷器、楚辞、汉赋、骈文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一种是“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这是一种淡雅绝俗的美。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画、陶潜的诗,宋代的瓷器应属这一范畴。如若将古铜、玉器划为“错彩镂金”之类,那么北宋官窑青瓷应归“初发芙蓉”之列。前者停留在工艺美术的境地,后者已升华到表现思想感情的境界。“初发芙蓉”比之“错彩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
图丨宋官窑梅瓶
宋官窑梅瓶:寓丽于淡,藏美于简,是天然去雕饰的经典之作。其造型特点为:小口、丰肩、收腹、撇足,为梅瓶勾勒出一条优美抒情的“S”型曲线,赋予梅瓶修长挺拔、轻盈俊美。雅媚清丽、神致隽逸的完美身段。整器没有色彩的喧嘨,没有雕琢的眩耀,却有曲线的节奏,纹片的韵律为欣赏者谱写了一首小夜曲式的浪漫清爽乐章,令人心旷神怡。观赏梅瓶犹如观赏一位亭亭玉立,不着铅华的少女,一种毫不张扬的、含蓄典雅的、静态的内在美扑面而来。让人看着那么亲切、那么养眼。
图丨官窑弦纹瓶
官窑青瓷,贵在简古,纹饰极少。最常见的纹饰是弦纹。这是一种或凸或凹的环行纹样。是我国陶瓷装饰纹样中最古老、最朴素、最单纯的纹饰。从龙山文化起这种装饰纹样一直伴随人类到今天。因而也是一种最具生命力的纹样。它给人们的是一种古朴凝重而有节奏韵律的美感。一些器物上饰以弦纹,气魄也为之宏大许多。
官窑弦纹瓶颈部颖长,腹部饱满,整个器身被棱角挺拔的厚重削足高高举起,如无弦纹装饰,造型并无惊人之处,颈部也未免显得瘦削乏味。工艺大师仅在器身颈、腹两部添加数道宽窄不同、距离不等的弦纹,一种高穆浑厚之气油然而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件规范庄重、整齐大度、元气浑然,节奏鲜明的作品已进入另一种风度境界,达到了某种美的极致。至使我们不能不为古代陶瓷巨匠们卓绝的艺术造诣拍案叫绝!
中国山水画从金碧山水,浅绛山水发展到水墨山水,由绚烂华彩归于平淡素净,进入了艺术的最高灵境。大宋官窑和中国山水画异工同曲,携手步入中国艺术的大雅之堂。
大宋官窑青瓷不塗不绘、不渲不染、不雕不琢、不镶不嵌、完美精辟地诠释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思想。从这种高贵纯朴的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中华民族朴实无华、伟大崇高的民族精神,因而倍受国人珍爱。宋以后,元、明、清各朝一改宋代清新素雅、纯粹朴实的艺术格调,极尽繁缛鬼巧之能事。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风靡瓷坛,其艺术品位日下,已无法和宋代艺术境界媲美。
大宋官窑之美,美在质地,美在釉色
中国陶瓷在宋代以前,大多是一览无余的玻璃釉,釉层浮薄浅陋。大宋官窑的大师巨匠们在不断实践中创造了一种质感凝重深沉,如玉石一般美丽的釉种,让官窑器大放异彩,成为后世陶业长期追仿的楷模。
官窑其釉层质地的美和釉色的美,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厚釉技术。大宋官窑的制作者在实践中获知:釉层愈厚,愈趋向玉质。
官窑工匠为了加厚釉层取得玉的效果,除了增加胚体厚度,增加釉层附着能力外,又尝试改传统的一次施釉为多次施釉获得成功。釉层厚度达到二至三毫米,有些甚至超过胚体的厚度。经火的洗礼,厚厚的釉层中气泡连珠,晶体丛生。
图丨釉层气泡晶体
无数微小的气泡被禁锢在釉层之中,如沫似珠,行家称谓“聚沫攒珠”。众多气泡和丛生的晶体,所造成折光散射的光学现象,形成了绝无浮光,细腻滋润的质感,宛若美玉,精光内蕴,有观赏不尽的蕴蓄,耐人寻味的情趣,因而倍受偏爱。《陶说》赞曰:“润兮若海棠之过朝雨。”有人说它“精光内蕴”;有人说它“如冰似玉”;有人说它“腴润如脂”;这些赞美之语应是官窑青瓷质地精好的确切写照。艺术界公认:要质地本身发光,才是真正的美,至极的美!
大宋官窑青瓷弃一切人为雕琢,凸显物质晶莹真境,最充分地展示了陶瓷质地如脂似玉、珠光宝气扑人眉宇的美韵,这是大宋官窑杰出的工艺成就和艺术成就。后世一些仿制者的作品浮光太甚,一览无余,多因风韵丧失而罕见杰作。
中国人对玉有着特殊的情怀。经过几千年来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经过鉴赏家的使用和把玩,经过文学家的诠释美化,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俗之中。被视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的化身。说玉光彩照人,内蕴丰厚;说玉有生命,有灵性,可对天说话;说玉有伍德(仁、义、智、勇、洁)可修身养性。
宋官窑青瓷像玉一样,内部充满光彩,这种含蓄的美透过质朴的外表闪烁,是宋人思想、气质、情感、人格融入作品的范例,也是宋人精神道德方面追求的最高境界。作品的艺术生命,是制作者用他的身躯和灵魂赋予的。留在作品上的每一个手印都是作者生命燃烧的轨迹。中国人讲“天人合一”,“万物一体”, 官窑青瓷精深的内蕴也体现了这一哲理。哲学思想一旦和美学联姻,立即竖起一道高不可攀,难以逾越的艺术屏障。无怪《古玩指南》的作者说:“虽经元、明、清各帝王极力摹仿,未有超越其优美者,其精妙当可想象。”
厚厚的釉层不仅成就了大宋官窑质地之美,同时也给官窑釉色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官窑的釉色浓淡不是简单地靠染色剂的增减令其有所变化。而是在一定量染色剂的规范下,通过加厚釉层使其由浅向深变化。这正如水不断地加深再加深,水色由无色慢慢地变为湖绿、变为海蓝一样,因而官窑所获得的釉色清翠怡人,一扫我国青瓷多呈阴黄、黄绿、青绿、青灰、青褐暗淡涩滞的沉疴,创天青、粉青、翠青、月下白、碧湖绿、炒米黄多种靓丽釉色,为古老的中国青瓷带来一股青春气息,自此我国青瓷百尺竿头,迄于大成。
大宋官窑之美,美在纹片
釉面纹片是大宋官窑一绝,也是凸显大宋官窑自然天成艺术魅力,映照百代的标志性特征。
如果说美如碧玉的釉质。清新翠美的釉色还不足以体现自然天成的美韵。那么,大宋官窑千姿百态的釉面纹片则可变不足为充盈。
纹片是指陶瓷釉面清晰可见的龟裂纹样。陶瓷产品发生釉面龟裂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用于陶瓷装饰,即成为一种缺陷美,别具一格。官窑器率先向世人展示了这种缺陷美的魅力。官窑大师们无与伦比的艺术素养,惊人的胆魄,为世人所敬仰,给后人以启迪。
几多瑕疵,几缕裂痕自然没有什么出奇。但到了官窑巨匠之手,又有许多妙处。青翠欲滴的釉面平静悄无声响,是开片冲破了平静,荡起了微波,掀起了涟漪,涓涓地流水声、轻轻地拍岸声,隐约可闻。由平静到波动,由无声变有声,没有人工的雕琢,尽展自然之神奇,雅韵风姿、勾魂摄魄,其艺术造诣之深无与伦比。这种与生俱来就有的高雅脱俗的美感,是泥与火的恋情,是时代的馈赠!它的出现,令历代帝王权臣、文人墨客一见钟情,梦寐以求。把“工艺缺陷”升华为“艺苑一绝”,其丰富的美学内涵表现为:显飘逸之趣,呈天然之妙,创意境之美,涵诗词之韵,这是大宋官窑巨匠们超常智慧的结晶!伟大的创举。
官窑纹片疏朗而又纤细,色彩浅淡而又不薄露,给人一种既轻柔而又不漂浮的美感。犹如在轻纱薄幕之中,明明纹饰清晰可见,然而又觉在迷离恍惚之中,这是一种朦胧美、含蓄美,别有一番情趣。
图丨开片裂纹
北宋官窑纹似冰裂,开片较哥窑疏朗文雅,大气磅礴;较汝瓷欢快多姿,纹理色泽多样。
图丨开片裂纹
从官窑传世品看,纹色多是微微泛褐的黄色,也有暗红色,墨色者。暗红色犹如鳝鱼血色和青青釉色相映成趣,被古人大为推崇,奉为上品。黄色纹片像条条金丝镶嵌在满目青翠之中,朴素中现豪华,也颇受人青睐。墨色纹片虽十分醒目,但稍欠含蓄,有损风格。故不及鳝血、金丝名贵。偶尔也有墨纹(鳝血纹)、金丝纹同出一器上者,便是名贵的“金丝铁线”,更令爱瓷者陶醉。“金丝铁线”技法由哥窑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哥窑的一大特色。
大宋官窑釉面开片千变万化,永远不可能有两件纹理相同的作品。无穷的神秘相伴而生。人们极尽想象也许都无法解悟它的内涵,它的天意般的存在。说它像人体感知天地万物的神经系统也好;说它是大江大河在地球上编织的天网也可;说它是溪中涟漪,湖中微波也行,但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它像一道永远有悬念的命题,会有无数个匪夷所思的猜想,无数个妙不可言的禅机。这也正是大宋官窑的美妙所在。
含蓄和隐藏是官窑艺术的重要特征。它给欣赏者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从鱼跃的遐想空间。欣赏者遨游在无垠空间,窥其密藏,乐在其中。
大宋官窑之美,美在铁口,美在紫足
宋官窑青瓷胎骨中富含铁元素,经高温烧造,釉层因融化产生流动,器口釉层变薄,微微露胎色而泛紫,胎足无釉处呈铁红或铁褐色,这便是古玩界津津乐道的紫口铁足。
《翠琅玕馆丛书》评论说:“宋官窑青瓷必铁足为贵,紫口为良。”当我们走进故宫大殿虔诚瞻仰宋官窑青瓷风采,那别于其它青瓷的紫口铁足之美一定会令你眼前一亮。紫色的口,鳝血色的纹片,青翠的釉面,铁红色的底足,这种冷暖色的变换,产生闪烁交错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色彩间的变奏诠释出激情、潇洒、跳跃、灵动、优雅的氛围。美感随之而生,让众青瓷黯然失色。紫色的口,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原始青瓷的那个时代;铁色的足,让我们重回更为遥远的红陶时代。古香浓郁,古色醉人,为宋官窑古拙、典雅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丨铁口紫足
图丨铁口紫足
“紫口铁足”之美是大宋官窑最具特色的艺术语言,引领了时代潮流。它那拙朴的美为时人所爱,那盎然的古意扑人眉宇,因而哥窑、吉州窑、余姚窑、龙泉窑、东窑争相效仿。明、清景德镇御窑、民窑推波助澜。一时间,无紫口铁足的传统青瓷无人问津。一些制作白胎青瓷者,为追求“紫口铁足”的艺术效果,不惜增加工本,在作品泥胎器口,底足处用含铁量高的桨料涂染。也有在器口处用酱色釉料涂染的。经烧制虽具其色,但显虚假,漂浮,绝无宋官窑那种古朴醉人之美。
艺术的最高标准是真、善、美。大宋官窑朴实无华,质地生辉是归真;大宋官窑高洁如玉,崇尚五德是扬善;大宋官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大美。大宋官窑之美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主流精神,体现了民族性格,把美延伸到崇高的精神境界,把美推向了神圣。
官窑青瓷与生俱来就有一种高雅脱俗的美感,清丽圣洁的气质,令历代帝王贵胄,文人骚客一见倾心,梦寐以求。在当今潮流多变的陶瓷界,极度奢华、绚丽之后,崇尚自然,力求简约,洗尽铅华的宋代本色主义,今天又悄然归来。
大宋官窑之美,在于它既无精美的雕饰以哗众,又无艳彩涂绘以媚人。唯以体态造型之简美、釉色纹片之文雅、紫口铁足之古拙、质地如玉之高贵,幻放出迷人的艺术魅力,令藏家心旷神怡、爱不释手。
日本陶瓷评论家小山富士夫赞美:“宋瓷以简洁、清秀的美大放异彩,最明显地表现出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他说:“古今中外没有一种瓷能像宋瓷一样具有崇高、纯粹、朴实的民族精神。”
美哉,大宋官窑!
何浩庄,北宋官窑恢复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级工艺美术家、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宋官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1979年,接受“恢复北宋官窑”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且是项目组组长,经过四年的艰辛试验,确立了北宋官窑胎、釉配方,温升曲线、制作工艺过程。1983年制作出一批令专家拍案叫绝的仿北宋官瓷。在1984年国家级仿北宋官窑鉴定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仿制品釉色如玉,风格逼真,可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收藏的宋官窑传世品媲美”。
这一评价,告知后人何浩庄先生洗尽了北宋官窑八百年的尘封!
这一科研成果连续获得 “轻工部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轻工部科学技术进步奖”、“轻工部优秀新产品奖”、“中国国际民博会金奖”、“河南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开封市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大奖。
北宋官窑的复烧、技艺传承及文化弘扬,何浩庄先生做出了非同一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