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艺术沙龙由佛山市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封伟民大师和《广东文化参考报》执行主编高世现共同主持,本次活动的策展人高世现说:“艺术将改变生活,策划这么这么一场艺术沙龙将让公共艺术与美好生活在一起,让大家在这个氛围去好好感受精致高雅的生活质感与艺术美学意境。”
“石湾陶魂 • 艺术沙龙” 俨然已成为石湾陶艺圈子里的“头脑风暴”。
也开创了一个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艺术沙龙新样本。
佛山的陶艺家们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同时,也正带动石湾陶艺参与到现代人的生活,并开创一条有当代审美追求的现代主义道路,因为它所承载的纯真、质朴让我们深深地觉得它很中国,很东方,很石湾。
2023年11月12日下午,由广东文化参考报、佛山市工艺美术学会、覔书店王府井紫薇港店联合举办的“石湾陶魂·艺术沙龙”第四期,在覔书店的覔句场拉开序幕。本次艺术沙龙的对话嘉宾周永锵、邓榕深,以“研讨+沙龙=艺术剧场”的全新组合方式融合,现场既有精致的艺术作品,也有现场艺术访谈,分享,研讨,提问,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多维度、全感官的互动式的艺术现场。
《广东文化参考报》作为中国第一本跨界文艺综合类周报,非常重视推广及挖掘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陶艺史上的一朵奇葩的“石湾陶塑”,过去的七年,《广东文化参考报》品牌栏目“石湾陶魂”,已有系统采访和介绍了100多个陶艺家,如今联合佛山市工艺美术学会、覔书店(王府井紫薇港店)推出“石湾陶魂·艺术沙龙”,旨在“立足禅城,驱动工艺美术的中心枢纽;聚焦湾区,打造岭南文脉的文化地标”,通过这么一个艺术沙龙链接了人与文化、人与生活、人与艺术的美学空间,为艺术家和观众提供更直接的综合性服务。
上一期吴植华、谢晓佳畅谈的是“釉”,这一期畅谈的则是“火”。
炼魂为器,这一期从心发现柴烧之美。
在当下人们返璞归真观念下,自然、古朴、雄浑的柴烧艺术又重回人们视线。与电窑、气窑等的烧制效果相对比较稳定不同,柴烧艺术犹如中国画的笔墨,烧制效果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但正是因为这种神秘的、不可预设的美,吸引着艺术家不断地去探索,这也让石湾陶艺的发展有更多可能性。
佛山柴烧以前一直都烧得很好,现代柴烧的社会认知度出现了断层,现在重拾柴烧,邓榕深将花器把茶器交给天然的柴烧,这几年也一直全身心投入研究着柴烧的工艺技术,追求让人、火、土自然和谐统一,产生一种温润、敦厚、沉稳内敛的柴烧自然之美。
刚从“上海—云南建水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回来的邓榕深,近期与那边的院校、企业、工作室频频交流,通过柴烧专题沙龙、创作营点火、开窑仪式等系列活动,并以柴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与现代高校陶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探索,对于提升柴烧作品的学术地位和市场价值、优化建水紫陶乃至全国陶瓷产区结构、增强陶瓷技艺与理论的国际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与积极意义。而邓榕深以“当代陶与不同材质结合的探索”为主题,在艺术节上做了精彩的演讲以及艺术分享。
而为了柴烧这一份惊喜,邓榕深愿意拿时间和精力来换。
柴烧有时可能一窑子全烧坏的,成本很大,但成活出来细节的精彩都是天工,这也算是他的兴奋剂。
小时候住在何岗的周永锵,他说父亲就在附近的陶瓷厂工作,也烧过柴窑。所以从小就对柴烧有情结。1986年,周永锵从学校毕业后,也进入了石湾湾江艺术陶瓷厂,开始学习并从事陶塑。那时候潘柏林大师是他们的部门主任,在潘柏林大师的带领下,周永锵入了门。后来,厂里还请了刘传等大师来做顾问,帮他们做创作上的指引。
回顾起成长经历,周永锵表示,在刚工作那几年,他学习的劲头很足。1997年,周永锵从厂里出来,自己创立工作室。三十多年来,周永锵在陶艺创作上涉猎的题材甚广,尤其擅长人物创作。他也是做文创作品最早的陶艺大师。他说他很喜欢黄飞鸿这个人物,于是,就把他和醒狮结合起来,用陶泥塑造出来。他从1998年就开始创作这个题材了,直到目前做了很多款文创产品。对于黄飞鸿舞狮题材的作品,周永锵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通过反复观看黄飞鸿题材电影研究人物形象、动作、神态,并通过参观民间艺人的狮头扎作技艺研究醒狮造型。目前,周永锵的黄飞鸿舞狮文创产品,已是石湾著名的旅游手信。周永锵近年最经典的一款黄飞鸿舞狮作品《少年黄飞鸿》,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入动漫的设计构思,作品中的黄飞鸿也是以少年形象呈现,整个作品富含岭南文化韵味,同时生机勃勃,在市场上反应热烈,获得多项殊荣。
周永锵今天带到沙龙现场的作品也都是柴烧。
尤其是柴烧的狮头,那些色彩呈点状、带状、面状分布,木灰凝结成块状或熔化成玻璃的质感,自生自发的美,仿佛可以穿越时空,回到火痕停筑的那一刻。
柴烧的辛苦可想而知。
但周永锵说,为了柴烧的这一古老传统,哪怕多烧坏几个作品,也要去做一做。周永锵的一番话,有他对柴烧的艰辛感叹,更有甘于寂寞、守传文化的匠人之心。 他认为陶瓷始终是一个手工业,主要是决定在生产者的经验上。机器可以大量生产旅游品,但是陶瓷的韵味不是靠一个螺母一根螺丝就能做到的。而柴烧是一种古老的制陶方法,拥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坚持,是需要一种情怀的。
柴烧的色彩神韵千变万化,其效果是现代的窑炉所无法替代和复制的。
而柴烧作品外表的色泽则完全来自土胎、火候和木灰的交融,从而形成朴拙、原始的纹路。藉由自然落灰留在作品上形成一种自然釉,烧制过程留下的火痕,也为作品构成了人工难以达成的美妙。而在自然落灰的胎面上再发挥想象力,绘制出各种各样的场景,如此便直接反映出陶艺大师的心境、思想、观念,这中自然与人为撞击所产生的美感,让人惊艳。
如果说土是陶的生命,无土不成陶,那么火,便是陶的灵魂,无火不成器。柴烧是一场极其注重用火的技艺,是人与火携手共舞所形成的创作,陶艺大师对火的掌控,也直接关系到最终成品的陶色变化。
邓榕深,与周永锵的柴烧情怀,是一种融合冷静、谦逊、真诚于一体的智慧,这种智慧最直接体现便是单纯。保持本色,信赖自然和宇宙自有的平衡,不添加任何杂念,平常不平凡,单纯不简单。
柴烧崇尚自然,出于自然,融于自然。
温润、敦厚、沉稳内敛的柴烧之美,是人与土、窑与柴、火与自然共舞的乐章。
当然,柴烧亦是一场修行。但凡修行者,都需拥有坚定的信念,对所求的执着与专注。如此才能抵御外界诸多干扰,克服修行中的乏味枯燥。
“道法自然,一器一生命,一物一宇宙。”
所以说,柴烧迷人之处,在于成器的过程。就像一个生命体的孕育,从无到有,从一掬泥,一捧土,到一件器。
而柴烧创作者的理想是什么?既是传承古老技艺,将这一项传统技艺注入新的生命力,并承载着自身对创作的热爱与期待,认识柴烧,喜爱柴烧,通过柴烧,感受生活的简单美好。
而这些都需要坚守住本心,知道自己所想所求,并为此付出努力,邓榕深与周永锵做到了。
本次艺术沙龙由佛山市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封伟民大师和《广东文化参考报》执行主编高世现共同主持,知名陶艺大师廖琪峰、吴植华、谢晓佳等陶艺大师及嘉宾也到场一起与现场观众深入探讨与交流。